查看: 3816|回复: 0

[互动交流] 胡琴情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28 15:57: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开封网

全媒体记者 魏海洋 实习生鲜洪

点开微信朋友圈,看到了我市66岁的卫保国老先生的头像,他身穿白衣、手拿竹板,精神矍铄,眉宇间散发出浓厚的艺术范儿。胡琴情缘是卫保国老先生的微信名,短短四个字里,既有他热爱二胡的故事又有和敲扬琴的妻子相识、相知的爱情故事……

说起自己学习二胡的经历,卫保国老先生说,时间要回溯到40多年前。那时他十二岁,和河南大学艺术系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二胡演奏家、教授王寿庭同住河南大学家属院,喜欢艺术的他,便跟着王寿庭老先生学习二胡,并深深爱上二胡。“刚练二胡的时候辛苦啊,每天练习慢长弓、音阶、音准、短快弓、揉弦等基本功。刚开始的时候,把手指都磨破了,流着血也在练。慢慢地,手上就长茧子了,虽然无聊单调也痛苦,但却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卫保国先生回忆说,练习不会一直处在一个阶段,刚开始痛苦,在未来会有意料之外的惊喜,这也算是先苦后甜吧。后来的甜,让他一生受益,让他的生活丰富又幸福。

说起后来的甜,他说,那是在四十年前的一天。那天,他在开封市文艺舞台上认识了老伴王林萍。当时,开封的艺术团中会敲扬琴的女同志少之又少,林萍当时就深深吸引了他。后来,在他的努力追求之下,他和林萍最后终结良缘,这就也是胡琴情缘的来由。说起学习二胡给自己带来的幸福,电话里的卫先生笑得很开心。结婚后,夫妻二人一个扬琴、一个二胡,把生活演奏得有滋有味。2013年,卫保国先生与老伴一起参加了开封市中老年才艺大赛,两人的器乐合奏节目《梁祝化蝶》在大赛中荣获金奖。大赛结束后,市长亲自为他们颁奖,这让他几十年的坚持得到了肯定。他多年所坚持的“先苦后甜、不负时光”的信条也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后来,酷爱二胡艺术的他在日常练习的同时,还组织成立了民族音乐演出团,并负责团里的选曲、排练、演出,并经常参加我市的各类公益性活动。“自从孙女不需要照顾后,我们二老就有了空,时间也宽裕了不少,每天拉拉二胡,日子过的很充实。”卫保国先生笑着说,拉二胡丰富了业余文化日常生活,给他带来了欢乐,也传播了民族文化,也让他结识了很多的老年朋友,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情操。生活中,遇到喜欢二胡艺术的、他也尽力为他们传授技艺,以自己的特长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贡献并发挥自己的余热。

“个人的成绩是微不足道的,只要能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人生才更有意义。”卫保国认真地说,“对二胡学习的坚持让我一生受益。因此,我也想通过自己的经历给晚辈们一点儿建议——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在苦与甜的辩证关系中,无苦即无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