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85|回复: 0

[互动交流] 24古琴音域宽广,声音丰富,有些声音不要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 17: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4古琴音域宽广,声音丰富,有些声音不要有-1.jpg



琴声审美和琴器声音的鉴赏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特别是听力需要不断的锻炼积累。当然,我们也要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前几节我们讲了传统琴声审美中美的标准。事物都有两面性,为了便于大家掌握,这一节讲讲传统琴声审美中认为不好的、排斥的琴声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音虚

音虚是声音空响、飘散,不坚实、不聚,琴体局部振动过度,是古琴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太古遗音》总结:“琴有四虚:一曰兑虚,谓槽腹太宽也;二曰散虚,谓胶缝脱落也;三曰浊虚,谓材太慢也;四曰清虚,谓材太薄也”。四种情况:槽腹太宽、太深空间大,腔音重;胶漆粘合不牢固,声音飘散、不成一体;琴材过于松软,声音高鸣、不沉实;面
{!-- PGC_COLUMN --}
板和底板留木太少、薄,声音空。虚与实是相对的,鉴别时需灵活掌握。音虚,声音发散快会导致韵短。

二、过实

正常琴声坚实了好,但过实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实,就是琴体不振或振动弱,弦音重而木声少。琴声坚实,就要求面板和底板的留木要适当的多,但留木多而结构又不合理,就导致整体振动差、琴声过实。琴体振动差,也会导致韵短。声音过实的表现还有顽钝、焦咽等:“顽钝,指发声迟钝、不灵敏;焦咽,指声音急促、尖厉”。《碧落子斫琴法》对面底板留木厚薄与声音虚实的解释:“凡面厚底薄,木浊泛清,大弦顽钝,小弦焦咽;面底俱厚,木泛俱实,韵短声焦;面薄底厚,木虚泛清,利于小弦,不利大弦。面底皆薄,木泛俱虚,其声疾出,音韵飘扬”。齐嵩《琴记》记载:“琴或木短其声则髙而燋,太长其声则漫而浊,太厚则其声鸣而不振,太薄则其声扬而不实”。

三、不匀

声音匀不匀,整体来说比较好检验,上手弹就行了。需要注意的是:散音、泛音和按音的韵味要一致,不能各说各话;相邻音位,特别是相邻弦同一音位的音的过度要匀。

四、闷

闷就是声音发散不畅,只在腔体内徘徊旋转,而不能顺利通过音孔发散出来。主要原因就是,槽腹空间大,而音孔面积小或者音空与纳音距离太近,影响声音的传出,面板、底板与槽腹腔体的振动协调性不好。 《碧落子斫琴法》“古者先之情性稽之制度,则礼义合生气之和,遵五常之行,使阳不散,而阴不窒,刚而不怒,柔而不慑”。“强调琴声阴阳、刚柔都要和,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不能过刚也不能过柔”。

下一节,我们开始介绍传统经典琴式点睛鉴赏,先介绍伏羲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