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28|回复: 0

[互动交流] 形制独特声音雄劲,古琴编钟槽腹,数据都在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2 17: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形制独特声音雄劲,古琴编钟槽腹,数据都在这-1.jpg



续上篇

二、编钟纳音槽腹的结构

木胎。伏羲式,面板采用近四百年老杉木、比重约0.37g/cm³,年轮覆瓦状,底板为三拼陈化梓木;琴体通长124.0、隐间113.0、头宽20.8、项中宽15.6、肩宽20.6、腰中宽15.6、尾宽14.5厘米,面板头厚2.8、岳后厚3.6、肩厚4.2、尾厚3.2厘米;肩在距琴头31.0厘米(三徽上),腰上距琴头77.5厘米(八徽下)、腰下距琴头103.0厘米(十一徽下),足距琴头90.0厘米;扁椭圆形龙池凤沼,龙池上至四五徽中、下至七徽上2.0厘米,长22.0、宽2.5厘米;凤沼上至十徽与十一徽中、下至十三徽上2.0厘米,长11.0、宽2.5厘米。



槽腹。项实宽2.8、尾实宽4.5厘米,边墙约宽1.2厘米左右;项部,项实呈内凸圆弧状,自项实坡下约3.0厘米,边墙较竖直、底部呈小弧状,槽腹底部呈微凹弧形,面板中间厚至两侧渐薄,项中中部面板厚1.8厘米;大槽腹内有,位于中间的大纳音,以及位于大纳音小弦侧的小音梁(高音音梁)和大弦侧的大音梁(低音音梁);大纳音,纵向与龙池口对应,向上逐渐坡下至四徽,向下逐渐坡下至八徽,两端均呈中部突出的小弧形,大纳音横向宽分别至二弦和四弦下,大纳音处面板最厚3.3厘米、向两侧逐渐减薄;小音梁位于七弦外,上至四徽、下至八徽,面板最厚2.2厘米;大音梁位于一弦外,上至三徽、下至足,面板最厚2.4厘米;大槽腹,自边至大小音梁再至大纳音,槽腹底部均为渐变弧形、面板厚度均衡渐变,弦外面厚最薄均约1.3厘米,足上腰部中间面厚约1.7厘米;小槽腹纳音(小纳音),纵向与凤沼口对应,向上逐渐坡下至足下,向下逐渐坡下至十三徽,两端均呈中部突出的弧形,小纳音横向宽至弦外1.0厘米,小纳音处面板最厚2.8厘米、至四周逐渐减薄;小槽腹,自边至小纳音,槽腹底部均为渐变弧形、面板厚度均衡渐变,弦外面厚最薄均约1.3厘米,尾部面厚约1.6厘米。

形制独特声音雄劲,古琴编钟槽腹,数据都在这-2.jpg



形制独特声音雄劲,古琴编钟槽腹,数据都在这-3.jpg



形制独特声音雄劲,古琴编钟槽腹,数据都在这-4.jpg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