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寶恒我的父親》
——揚琴:一生一事的追求
鄭氏寶恒, 太原人士,
幼喜音律, 學養中西,
丁亥冬日, 駕鶴西去。
天津音院, 終身教習,
畢生盡命, 只緣揚琴。
建國伊始, 中央音院,
揚琴循例, 開宗立義。
綱領譜籍, 嘔心書即,
舊琴簡陋, 棄而重計。
張君子銳, 共斫琴器,
折腰求精, 反復磨礪,
終定律呂, 大揚琴矣。
始建為用, 擴音拓域,
半音排列, 抛磚引玉。
滑抹指套, 獨創技藝,
泛音反奏, 耳目一新,
輪竹滑彈, 婉轉歌吟。
樂美術俏, 互為佳妙,
著論演藝, 始做塔基。
至此揚琴, 自成體系,
民族禮樂, 廟堂一席。
室內三重, 精心設計,
高胡揚琴, 古箏相濟。
纏綿唱和, 悠揚琴嘯:
【杏花村】裏,【川江】音畫,
【勝利花燈】, 【淮河隨想】,
【春播舞曲】, 【灕江遊】吟,
【山寨火把], 似蘭斯馨,
經典曲目, 耳畔奏鳴。
五十七載, 傳道授業,
筆耕不輟, 樂思凝集。
謙和為修, 樂生誠美,
涉獵各藝, 巧智多技。
桃李天下, 春以秋繼,
樂苑益詠, 奇葩豔麗。
不懈耕耘, 以身做梯,
學用無境, 耄耋不息。
創新傳播, 踽踽而為,
理想踐行, 終古合一。
終不悔做, 惠人燭炬,
後人承襲, 琴技德藝,
莫忘先師, 苦心培育,
國樂之魂 ,【萬年歡】記。
魂魄天穹, 奏樂徐徐,
籠蓋華音, 天籟四極。
记忆——峻之篆刻
附:郑宝恒的主要贡献:
1 、与张子锐先生共同开发第一代“律吕式大杨琴”、一九五四年改革研制成功第二代“律 吕式大扬琴”,已由《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卷载 入史册,实物在音乐研究所的乐器陈 列室收展。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
2、发明“扬琴滑音指套”、并据此创造一套《扬琴滑抹音演奏新技法》、"扬琴低音弦罩"、"制音踏板"、"设计活动山口"、
3、出版扬琴曲《翠湖春晓》、《春天淮河》、《英雄壮志建山区》、《海燕》、《万年欢》、《川江音画》
4、出版唱片《春播舞曲》、《胜利花灯》、《淮河随想曲》、《江南好》、《万年欢》 发行国内外。《胜利花灯》《淮河随想曲》被香港《霍元甲》《董小宛》影视所用。
5、出版专著《扬琴新技法及曲选》《扬琴演奏艺术》、台湾出版《扬琴艺术研究》、《扬 琴教学法》、《扬琴伴奏法、扬琴伴奏织体编配法》、《郑宝恒扬琴作品集》、日本华夏 音乐中心收藏日文出版《“律吕式”大杨琴及演奏技法》
6、出版论文:《论我国几种主要扬琴的地方风格》、《春意正浓的扬琴乐改科研》、《我们 改革的大扬琴》、《扬琴演奏中的滑抹音》、《如何克服舞台演出中的紧张情绪》
7、获奖作品:扬琴交响音画《川江》、广东音乐合奏曲《渔轮归来》、《彩虹舞曲》江南丝竹合奏曲《钱江观潮》、《货郎挑担进山庄》等曾获天津市和全国邀请赛佳作奖、创作奖 和优秀奖。
8、举行专场音乐会:1984年、1986年在天津、北京举行郑宝恒《扬琴作品、扬琴 师生音乐会》《扬琴室内乐作品》《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郑宝恒教授大扬琴学术成果《扬 健大扬琴独奏音乐会》。
1986你4月18日中国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委员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文艺部、中央电台文艺部、天津音乐学院联合主办《郑宝恒作品音乐会》,录制播放。
9、郑宝恒创造了----扬琴奏鸣曲、室内乐:高胡、扬琴、古筝三重奏、扬琴交响音画、扬琴 协奏曲、扬琴弹唱、扬琴合奏等。
10、编写整套从小学到大学、硕士的扬琴教材。
11、创作、编写大量乐曲,曲目古今中外多种民族风格
荣誉及奖励:
广西“牡丹杯”扬琴大赛上获最佳园丁奖,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当代专家名人录》、
《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
《中国音乐家辞典》、
《中国专家大辞典》、
《世界名人录》、
《人民画报》、
《中国画报》、
《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等书载入史册。
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演奏律吕式大扬琴照片
上世纪六十年代律吕式大掦琴父亲授课照
室内乐三重奏一一
高胡:赵砚辰
扬琴:郑宝恒
古筝:郑朝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