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93|回复: 0

[互动交流] 包容天地,纵览山河的乐器——古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5 17: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刘长卿《弹琴》

包容天地,纵览山河的乐器——古琴-1.jpg



千百年来,『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但古琴在现今社会也如刘长卿的诗里写的一般『今人多不弹』。很多人可能都不了解古琴,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古籍记载传说伏羲作琴,之后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


包容天地,纵览山河的乐器——古琴-2.jpg



传说中舜定琴为五弦,即五弦琴,待周文王时增一弦,周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古琴在古代属于八音中的丝。刘禹锡有文『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琴在古代文人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古琴从音域、音色到演奏技巧上都有着自己的特点,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现在琴曲存世3360多首,琴谱130多部,琴歌300首。

作者自己是弹琴的,又有幸是名家的徒孙,也聊一些琴方面的轶事,说一说自己对琴的认识和看法。



先说说琴吧,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象征一年约三百六十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圆地方;最初的琴为五弦琴,五根弦与五行相和,琴身与凤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包容天地,纵览山河的乐器——古琴-3.jpg

古琴



做琴的材质也很有讲究,为能充分振动,原来琴面板一般为上桐木,下梓木做成,代表一阴一阳。现在有用上下两面均用杉木制成,视为纯阳琴。古琴的周身髹以生漆与鹿角霜粉屑(或瓦灰)调和的底胎,干透磨平后多次擦拭生漆而成。琴面上有十三个『徽未』,一般用砗磲制成,这十三徽代表一年十二个月(闰月多一个)。

古琴蕴含中华文化,记录了中国历史,中国古代四大名琴指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说说这四张琴的故事吧。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洪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传到齐桓公的手中。齐桓公是齐国的贤明君主,通晓音律。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这个“号钟”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

今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的说法。这是《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周朝时,韩国著名女歌手韩娥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琴以“绕梁”为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楚庄王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过去,夏桀酷爱妺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绿绮”可谓是最有名气的一张琴了,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故事家喻户晓。当年,梁王慕名请司马相如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梓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司马相如访友,豪富卓王孙慕名设宴款待。酒兴正浓时,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早就听说卓王孙的女儿文君,才华出众,精通琴艺,而且对他极为仰慕。司马相如就弹起琴歌《凤求凰》向她求爱。文君听琴后,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脸红耳热,心驰神往。她倾心相如的文才,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缔结良缘。从此,司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被传为千古佳话。后世也将“绿绮”作为古琴的别称。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最后一张是著名的“焦尾”,它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蔡邕惨遭杀害后,“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三百多年后,齐明帝在位时,为了欣赏古琴高手王促雄的超人琴艺,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给王仲雄演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日,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到了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但之后就再杳无音信。

这些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古琴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更多的是包含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希望大家看了这篇能够对古琴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下一篇再说说琴人与琴曲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