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琴棋书画是怎么回事的人,实际并不多。很多人以为凡是弹拨乐器都是琴。
如筝、琵琶、月琴、三弦等,都被这些人以为是琴棋书画的琴。他们并不知只有古琴,才是琴棋书画中所谓的琴。
很多人以为凡是棋类都是琴棋书画所说的棋。如象棋、斗兽棋、飞行棋等,都被这些人列入琴棋书画之中。
他们并不知只有围棋,才是琴棋书画中所谓的棋。另外,钢笔书法、油画等都被一些人请入了琴棋书画之中,实是让人哭笑不得。
所以,和你聊琴棋书画的人,未必知道琴是什么乐器。很多人把古琴和古筝混为一谈。
和你聊琴道的人,未必弹过琴
这些年古琴火了。琴道也成了时髦的词儿。很多人愿意和你聊聊琴道。但是和你聊琴道的人,未必弹过琴。
就象和你聊茶道的人,未必知道铁观音属于乌龙茶还是绿茶一样。
没弹过琴的人聊琴道,就是看过些书,或人云亦云,外行话多一些,是很正常的事。
谈琴的人,未必都能弹得好琴
既然谈琴成为了一种时髦,嘴上弹琴的人自然是越来越多。有些人虽学琴,但更热衷于用嘴弹琴。
手上下得功夫不多,因为吃练琴的苦,哪有嘴上说说痛快。
所以,很多人虽谈起琴来口若悬河,一下手却只能弹弹《仙翁操》、《秋风辞》、《古琴吟》、《湘妃怨》一类简单小曲,甚至还弹不利落。
所谓“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手上弹不好,好在嘴上弹的人有的是。
所以,谈琴的人,未必都能弹得好琴。是否能于弹琴,还是要听用手弹的,别听用嘴弹的。
崇道者未必不精于艺精艺者未必摒弃于道
长久以来,古琴圈总有一种争执,即所谓琴是道还是艺。其实这种争执毫无意义,因为道和艺并不能完全割裂开来。
琴艺本是琴道的根基,琴艺是琴道的基础和途径。很多老师教学时,特重于技艺,是因为技艺是一切的基础。
有了技才谈得上别的。至于能否达成于道,是个人长期修为的事。所以,老师之精艺传授者,未必是摒弃琴道,反而是传道助道。
通过修习琴艺而修身养性、体悟人生,这就是道。当然,也有鼓吹琴道而摒弃于艺的。不精于艺而谈琴道,多数是在装神弄鬼。
也有仅修艺而摒弃于道,甚至说无琴道一说的,虽修于艺也是实实在在,但若仅有艺而无视于祖先制琴之道,只是瘸腿琴学。
若把艺与道完全割裂以言琴学,本身就是问题。
所谓博采众长,未必都能得其所长
博采众长,是先要得一家之长,再借鉴博采,则其一家之学,必有升华。这是一般的博采众长。
若能得诸家之长,熔于一炉,则必自成一家。这样的大才就不多见了。
而如今古琴圈中,见琴人之介绍,动辄博采众长,吸纳百家。而其人者,大多未得一家之长。
为什么会有这种景象呢?因为很多人自家之长尚未得,就忙着博采众家,结果搞的驴不像驴,马不像马,成了骡类。
所以,所谓博采众长,实未必都能得其所长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