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94|回复: 0

[互动交流] 吴小如:20世纪初京剧胡琴名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5 11: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小如:20世纪初京剧胡琴名宿-1.jpg

左起:孙佐臣、梅雨田、陈彦衡



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的记载,在20世纪初的三十多年中,京剧文场中胡琴伴奏者出了几位大师级人物,他们是梅雨田、孙佐臣和票友出身的陈彦衡。在他们之前,京剧界以操琴享盛名的似乎还没有。而专以胡琴曲牌录制唱片的则自孙佐臣和陈彦衡始。如果谭鑫培没有在本世纪初录制了《卖马》和《洪羊洞》选段的唱片,我们则根本听不到梅雨田伴奏的琴音了。

点击此处观看:梅雨田操琴《洪洋洞》

梅、孙、陈之所以享盛名,都由于他们都为谭派老生创始人谭鑫培伴奏过。梅雨田(1869-1914)英年早逝,但影响是大的,后世的京胡伴奏者十之八九都是从梅派琴法承袭发展而来,然后才各自成家的。其中得梅派真传且产生较大影响的是陈彦衡(1868一1933)。陈与梅是同辈人,都为谭鑫培伴奏,操琴风格亦甚接近。陈评论梅雨田的琴:“刚健而未尝失之粗豪,绵密而不流于纤巧。”不音“夫子自道”。根据我所听到梅和陈音响资料来判断,梅和陈基本上属于琴中的“婉约派”,多用长弓,指法细腻,格高味醇,虽有时使用“花点”却从不喧宾夺主,以自炫媚俗。他们做为琴师,主要任务是为演员歌唱服务,对唱腔起到烘托映衬作用,疾徐疏密,一切服从于演员的唱腔唱法,而不是脱离剧情,一味卖弄自己的琴艺。这一点,实应视为今日京剧胡琴伴奏艺术的重要规范。

点击此处观看:陈彦衡操琴《朱砂痣》

陈彦衡保留下来胡琴独奏的曲牌较多,高亭公司录有他的《柳青娘》、《柳播金》、《傍妆台》等共两片,物克多公司一片,大中华公司还录有《夜深沉》等。今天听上去似略嫌单调朴实,但对操琴者学习弓法、指音、章法布局和轻重疾徐的节奏与韵律,还是大有钻研推敲的余地的。可能今天的专业琴师和广大听众感到这些独奏曲牌过于简单,不够热闹;但如果换一个角度看,愈是不用“百乐杂陈”(如加上南胡、月琴乃至西洋乐器大提琴等),便愈见出做为大师级的艺术家们功力湛深,出手不凡。只有本身琴艺基本功不到家的人,才需要各种乐器同时并举来掩其所短,或者说得难听一点,来混迹遮丑。

陈彦衡留下的为生旦演员伴奏的音响资料不算太多,老生有物克多公司为言菊朋伴奏的唱片五张,为夏山楼主伴奏的唱片共四张(高亭公司《定军山》、《朱砂痣》两面合为一张,开明公司三张),和为旦角名票蒋君稼伴奏的高亭公司唱片三张等。生角基本上是谭派唱腔,旦角则为陈(德霖)派唱腔。

点击此处观看:孙佐臣操琴《孝义节》

与梅雨田齐名而风格流派迥异的大师级琴师是孙佐臣(1862-1936),内行多称其别名为“孙老元”。他除为谭鑫培伴奏过之外,老生还傍过孙菊仙、许荫棠,青衣傍过陈德霖,花脸傍过金秀山。他的琴艺似较梅派更为古朴,而淳厚稍逊,惟腕力极强劲,手音尤为浏亮,具有阳刚之美。其胡琴曲牌独奏传世的音响资料很少,只有高亭公司录有三张唱片(《夜深沉》、《柳青娘》、正反《哭皇天》、《八板》、《万年欢》等)和开明公司所录的一张唱片。但1925年陈德霖在高亭公司录制了六张唱片,都是孙佐臣伴奏的,很具孙派琴艺特色。1929年,杨宝森因倒仓客居上海,邀孙佐臣为其说戏调嗓。故杨宝森当时在蓓开和大中华两家唱片公司所录制的一批唱片,都是由孙佐臣伴奏的。从保留孙佐臣本人音响资料的角度看,这些唱片无疑也很珍贵。

20世纪20年代,陈彦衡一度客居沪上,一时从其问业和交流的业余爱好者颇不乏人。琴票陈道安即其中之一。陈道安琴艺宗陈彦衡,其基本功和手法指音当然不及陈彦衡,但在当时亦较有名气。今高亭公司尚留下他的胡琴曲牌独奏唱片两张。其子陈小田唱青衣,在高亭公司曾录有《落花园》唱片,即陈道安伴奏。

梅派琴师中还有一位有杰出成就的大师级人物,即长期为梅兰芳伴奏的徐兰沅,可惜当年没有独奏的音响资料传世,实属遗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