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98|回复: 0

[互动交流] 古筝赋新声,艺术育新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4 17: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师生讲述】

古筝赋新声,艺术育新人

讲述人: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古筝演奏家、教授王中山

作为一名中国音乐专业教师,看到总书记重要回信中的勉励与嘱托,我备受鼓舞。

我出生于戏曲之乡,自小浸润在豫剧、曲剧之中,1986年进入曲剧团任古筝演奏员,良好的戏曲音乐功底为我的艺术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

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我时刻谨记责任使命。一段时间来,社会上有一种倾向,认为东方艺术土气、西方艺术洋气,对于西方艺术的学习、传播倾注更多热情,我国传统音乐受到冷落。传统文艺怎样发扬优势、呼应时代?如何让本民族艺术受到广泛关注、在年轻人中蓬勃生长?大家一直在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文化自信,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传道授业,授艺传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更要认识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把学生培养成对本民族文化充满自信、对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充满感情的优秀人才。

在教育教学中,我时刻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比如,我在教学时,不仅在演奏上启发学生,更引导他们认识古筝这种乐器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它是中华文明的印记,浓缩了炎黄子孙对天地万物的理解,展现了东方人独有的审美情趣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古筝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于潜移默化中增加了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在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坚信,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勇于探索,传统文化艺术的春天一定能够到来。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张景华、董城、张胜、王斯敏通讯员薛元元、郭苏哲)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8日07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