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20|回复: 0

[互动交流] 济南80后斫琴师:在一凿一斧中,打磨太古的遗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19 15:4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一凿一斧中,打磨太古的遗音


对于古琴,我们看见了太多形制精美的成品,听见了太多行云流水的古曲,但背后的斫琴师往往被我们忽略,斫琴师赋予一块平凡无奇的木头新的意义,从此,高山流水从这里来,阳春白雪从这里来。

何为斫琴师


斫琴师是指在制作古琴方面有较深造诣的人。其中“斫”字是用刀、斧砍的意思。古法斫琴是指采用唐代传统方式精工细作的一种古琴制作工艺,它是融汇文化、艺术、音律、美学修养和木工、漆工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艺。做一个合格的斫琴师必须经过传统文化关、古琴艺术关、工艺美术关、身体关四大关口,古琴制作与其他乐器有着本质的不同,一个优秀的斫琴师在琴学研究以及传统文化方面都应该有一定的造诣

斫琴师与古琴的历史是相伴而行的,古琴是中国出现最早的乐器之一,据传最早的斫琴者、古琴的创始人为神农氏,《新论·琴道》中记载:“昔神农氏继宓义而王天下,亦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据《礼记.乐记》记载:“昔者舜做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可见舜也参与了斫琴的研究。

济南80后斫琴师:在一凿一斧中,打磨太古的遗音-1.jpg


流传千年


从周朝开始,斫琴师就成为了一个职业,之后历朝历代皆有沿袭,直至今日,有名的斫琴师不在少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斫琴技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史传古代四大名琴中的其中两个即产生于这个时期,分别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公的“绕梁”,可惜斫琴者何人已无从考证。西汉名琴有司马相如的“绿绮”,为古代四大名琴之一,其斫琴者也无从考证。这不可谓不是一个憾事。但从东汉开始,斫琴师开始有所记录,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得一木斫二琴,,一曰“古猿”,一曰“万年”。汉文学家蔡邕曾斫一琴,名为“焦尾琴”,位列古代四大名琴之一。唐代的斫琴师中名家辈出,其中以雷、郭、张、沈四家最为有名。而其中又以雷、张两家最为突出。四家中“雷”指雷氏。雷氏出于四川,有三代共九位斫琴大家,号称“蜀中九雷”,雷氏对于古琴选材不拘泥于桐木,而喜欢用杉木。桐木琴的缺点是容易变形,杉木则不易变形,能保存千年之久,自雷氏用杉木斫琴之后,至今斫琴师们仍然喜欢用杉木。四家中“张”即指张越,为吴地斫琴家。《琴苑要录·斫琴记》记载;“唐贤取重惟张、雷之琴。雷琴重实,声温劲而雅。张琴坚清,声激越而润。”唐代另一位皇族斫琴家李勉,字玄卿,其曾祖李元懿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三子。李勉善琴,著有《琴徽字议》、《琴记》。其中《琴记》中详细记载了当时的斫琴技艺,是斫琴学方面的重要吏料。百衲琴就是李勉创制的。宋代至清代斫琴名家有很多,北宋有朱仁济、马希亮、马希仁、僧仁智、石汝历等人,南宋金渊、金公路、陈亨道等,后期有严樽、马大夫、梅四言等人。元代斫琴名家有严古清、施溪云、施谷云、朱致远等,其中以朱致远最为著名。明代制琴高手也很多,如万隆、惠祥、南昌涂氏、钱塘汪氏、张氏五修。清代的文人墨客也有雅爱斫琴者,比如有清一代洋务派重臣张之洞。到了近代,民国时期斫琴方面的大家有杨宗稷、管平湖、徐元白。而解放后涌现出很多斫琴家,其中徐匡华、孙毓芹、田双琨、王喜燕、孙于涵、叶庭桂等人皆在斫琴领域有较深的造诣。由此可见斫琴事业虽然曲高和寡,但正如伯牙与子期一般,是一种知遇与选择。

济南80后斫琴师:在一凿一斧中,打磨太古的遗音-2.jpg


道阻且长


虽然几乎各朝各代斫琴师都不缺乏,但成为一名好的斫琴师却是道阻且长的。好的斫琴师要过四大关,传统文化关、古琴艺术关、工艺美术关、身体关四大关口。传统文化关,斫琴师需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古琴艺术关,需要对古琴艺术有一定的造诣;工艺美术关,斫琴师需要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做出来琴的造型首先不能太难看,“最重要的就是身体关”在漆工艺阶段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对生漆过敏,浑身肿胀。一名斫琴师的诞生是由经验,天赋,毅力与非凡的向往之心塑造而成,万般情思与心血融于手中的刀斧中,尽管这样一把琴的诞生也需历时两年之久,一名斫琴师,终其一生也不过才能制上百把琴,足可见斫琴事业的路漫漫。

斫琴师在当代更是一种曲高和寡的职业,而总有一些人甘于寂寞与平凡,或在闹市或在远郊,默默无闻的坚守着这份事业。对于斫琴师来说,斫琴这件事,不仅是打磨一块木头,完成一份工艺,更多是斫心,在一挫一磨中,是对于文化与传承的又一次思考,手上的老茧也好,耳边的妙音也好,早已成了命运的附赠品。而斫琴师成为了当代的别样修行者,修的是一份大道至简,修的是一份无愧于心。

济南80后斫琴师:在一凿一斧中,打磨太古的遗音-3.jpg


幸得一闻


2015年1月,古法斫琴技艺入选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千年来,斫琴师的不断磨砺,使道阻且长的斫琴事业永远有着阳春白雪的高洁,也让这世间的清越之音终被我们幸得一闻。

济南80后斫琴师--向洪涛


杏坛洙泗滥觞,伯牙子期流芳,广陵绝唱倡德,陋室寄情远扬。琴、棋、书、画,这四宗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中,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制琴的人也被称为斫琴师,这一职业颇有神秘之感,却也是所知之人甚少。而在济南的一方小院儿里便隐藏着一位,生在八十年代,细数年岁,不过二十又八。

小小天地,大有作为


推开一扇平凡无奇的木门,没有南方庭院那样回环曲折的廊道,精雕细琢的屋檐,入目是朴素的北方院子,三间屋子围了一方净土,院子里有大缸,有躺椅,还有三只安静伏地的黑兔,院子中央便有一个小小的工作台,一位小师傅正在卖力的打磨着琴面,发出的声音呲呲作响,而古琴的制作大多都伴着不同的声音,木头与工具奏出交响乐,在日月流逝中,一把古琴就这样诞生。

济南80后斫琴师:在一凿一斧中,打磨太古的遗音-4.jpg


在这方小院子里,向师傅已经待了数个年头,从向师傅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在大学时,向师傅是漆工艺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古琴作坊无意中进入了他的视线,斫琴开始与他的命运轨迹重合,但深究与古琴的缘分,是从家族的父辈开始的。向洪涛的三爷爷是一个做大漆的工匠,从小耳濡目染,跟着去采漆,做漆器,使向洪涛对此有着浓厚的兴趣。“上高中的时候,三爷爷过世时就只留有一些割漆的器具,当时就觉得原来这项工艺,三爷爷做了一辈子。”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古老的用这样的一些技艺制作的家具陈设逐渐的在被现代工艺所抛弃。所以在大学选专业时,向洪涛选择了漆工艺专业。古琴的制作确实要一半甚至更多是漆工艺支撑,他也从此与古琴结缘,也坚定地选择了将相伴一生的古琴。

望得传世,不负此生


对于斫琴,向师傅与所有斫琴师一样,他希望留下传世的名琴,而不是如当今在流水线产生的商品。而由此延伸出更宏大的志愿则是希望斫琴的这个技艺或者说是漆工艺这个技艺一直能够延续下去。到了几百年之后,别人说起来,会说到中国或者世界上还有斫琴的人和这项传统技艺。”向师傅与我们讲述着他的期待与心愿,在这个青年脸上洋溢的是憧憬与幸福,这是他选择的斫琴事业带给他的价值感与喜悦感。

济南80后斫琴师:在一凿一斧中,打磨太古的遗音-5.jpg


向师傅在接下来带我们一行人参观了他制琴的工作室,工作室分为三个小屋子,分别完成制琴的不同步骤,向师傅边走边向我们介绍斫琴的步骤,工具和一些客观条件,在向师傅嘴里,这些专业的东西如江水一般滔滔不绝,足可见是熟练于心的,每走一步,皆有可说,如数家珍,在一些关键步骤,向师傅热情非常的为我们答疑示范。通过向师傅的言传身教,我们了解到了制琴的工序之多且严谨。向师傅对我们说,“我算过,我这一生的话,最多只能做出来300把古琴。”向洪涛利用锯子、凿子、斧头、刨子等工具,与木头对话。选材、开料、刨平、刨面边、斫腹腔、调音、合底板、披灰胎、擦漆、上弦……斫一张琴,至少要100多道工序,单单是做漆,都有20多道工序。一张古琴从选料开始至制作完毕,短则一年半,长则三四年,这绝对是慢工出细活。每一个斫琴师都想要做出能够传世百年千年的古琴,向洪涛也不例外,他精心的做着每一道工序,每次工作时,他一定是要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去做,精心沉静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于制琴,向师傅将情,趣,业,倾注其中,琴不再是单纯的作品,而是一份岁月的礼物,人生的见证。

济南80后斫琴师:在一凿一斧中,打磨太古的遗音-6.jpg


心之所爱,志在传承


在斫琴的道路上免不了外界的风雨吹打,向师傅需要面对所有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共同考虑的问题,是温饱还是追求,这也是我们记者十分迫切想要得知的,一个80后的年轻人,他真的能追随本心嘛,世界的光乱陆离他真的一目皆空了吗,经济上的窘迫他又是怎样去看待的呢,向师傅给我们的回答笃定又从容。他说:‘虽然我现在的确很年轻,没有人会相信我这样的年龄怎么就这样肯定自己的未来了,我不需要向谁解释。这是一种人生的选择,是人生观的不同。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人喝茶,有的人喜欢喝咖啡,或者去星巴克看看书,听听音乐;有的人可能喜欢去舞厅这样的环境去释放自己的。我就是想静下心来看一本书的,写写字,去细微观察自己的世界和身边的世界,发现身边人和环境的美。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只有短短几十年,那么怎么样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怎么样让自己活得像是来过了。所以我想要留下什么,斫琴可能就是一个文化元素里很小的一部分,可是我就想用我的一生在斫琴上。上学的时候我学得是漆工艺专业,那时候跟日本接触的会比较多。虽然漆艺是中国的本土手艺,但是却被日本发扬光大。日本的漆工艺做的是非常好的,并且他们能够一直传承下来。而我们会因为不同工艺,手工艺术的出现,在不同时期对于这种传统手艺的漠视或者说是轻视,导致很长时间工艺失传和断代现象。所以我的志愿是斫琴工艺一直传承,斫琴就是我的热爱和快乐,所以不会枯燥。每一次做琴也是对我自己的挑战。”

济南80后斫琴师:在一凿一斧中,打磨太古的遗音-7.jpg


在与向师傅的交谈中,我们得知了一个青年斫琴师的质朴心愿与高洁志向。人生的目标与追求,在向师傅这里已然条理清晰。承担传承之责,愿倾毕生之力。

在济南的一方小天地里,有一位80后斫琴师,选择这条斫琴之路,既是家传渊源,又是志趣豁然,他有一份热爱,更有一份坚守,他的名字叫向洪涛。

壹点号女院文传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济南80后斫琴师:在一凿一斧中,打磨太古的遗音-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