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于长沙举办的第七届中非民间论坛、第七届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上,东华大学选送的“海派手绘琵琶”系列作品“圈粉”无数国际友人。这些匠心独运的琵琶,通过实物展示、现场演示和互动体验等方式,让与会嘉宾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color=rgba(0, 0, 0, 0.9)]
为了增进中非文化互通互鉴,论坛现场设置了中非文化交流展,31项非遗文化项目争奇斗艳,南北皮影、漆染工艺、湘绣、海派旗袍、手绘琵琶等非遗作品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卷,而东华大学选送的海派手绘琵琶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和独特的创意设计,成为展会中的一大亮点。
展台上,八把大小不一的琵琶身披彩衣,静静地接受着来往嘉宾的目光洗礼。这些大小不一的琵琶色彩斑斓,纹样各异,既有“四君子”梅兰竹菊的高洁雅致,也有福禄寿喜的吉祥寓意,更有国际大IP敦煌飞天的神秘浪漫,金箔与琉璃珠的点缀更是让琵琶熠熠生辉,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
有意思的是,尽管这些琵琶没有琴弦,却“破圈跨界”有了更多意想不到的用途。挂在墙上,它们是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置于桌上,则化身为实用的笔架;轻轻打开,又能成为别致的首饰盒,让人不禁赞叹其设计之巧妙、工艺之精湛。
现场,东华大学文化遗产创新中心主任刘慧教授,向国际友人娓娓道来这些手绘琵琶背后的故事。手绘琵琶融合了艺术家、上海浦东土布、浦东派琵琶、手工红木工艺等多种元素,是音乐、绘画与手工技艺的完美结合。琵琶用红木打底,去掉琴弦,正面覆盖着精美的浦东土布,背面绘以精美的图案,创意团队从图案设计、调制颜料再到精美手绘、琉璃珠饰,完全纯手工打造,让每一把琵琶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精品。
此次海派手绘琵琶的成功展出是东华大学在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方面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该校与浦东新区妇联共同孵化浦东土布产学研基地的又一硕果。为了更好地传播海派文化和非遗技艺,刘慧教授团队正积极探索以创意激活传统文化,联动政、校、企深度融合,助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将非遗课程免费送进上海的中小学和社区,让更多人了解并体验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此外,东华大学文化遗产创新中心的另一项目——惠安女服饰也在此次论坛中大放异彩。花头巾、短上衣、宽筒裤,这些颇具视觉冲击力的个性服饰,引得大家纷纷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图片来源于东华大学
撰稿:程清慧
编辑:毕扬静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赞”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