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琴棋书画
是每个文人必备的技能
其中的琴指的是古琴
原本是叫琴的
但是因为它是从中国起源
中国创造的琴
为了能够与近年来所诞生的乐器区分起来
就把它称为古琴
在诗经中就记载着古琴
古琴刚开始的时候是五根琴弦
因为古代的时候
人们对音乐只认五声调音
而使一些歌曲无法完成
在周文王时期的时候
周文王在古琴的舞弦上加了一根弦
到了周武王时期的时候
就又加了一根弦
从此就变成了七弦琴
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我们熟知的乾隆帝
便是一位十分痴迷古琴的琴迷
他不仅斫制新的古琴
还撰写了大量的有关古琴的御制诗
其爱琴之心
可以想见
乾隆时期宫廷古琴陈设状况
[img=100%,100]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8MRDvCFyYS7i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2763579&x-signature=7yfhXuBH2tj9D4YsClHekmXwx4o%3D[/img]
根据现存文物、文献,乾隆朝宫廷陈设有古琴的区域还包括咸福宫、弘德殿、瀛台素尚斋、盛京等处。
《故宫古琴图典》著录清宫旧藏明朱漆雕花戗金龙纹“太古遗音”琴箱一件,在对故宫博物院古琴相关文物的整理过程中,发现另有三件龙纹填漆琴箱。三件琴箱在箱底内缘上方正中均有刀刻款,分别为“大明万历庚戌年制”“大明崇祯辛未年制”“大明崇祯丁丑年制”(图五)。
图五 明崇祯辛未款填漆琴匣
结合风格及款识,四件琴箱均符合万历至崇祯时期御用监官造漆器特征,可以确定为万历、崇祯时期宫廷御用器物。于《活计档》中检得档案:
(乾隆十年)七月十三日,司库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填漆琴匣,内各盛琴,传旨:交内务府大臣着人带往盛京。钦此。于十一月初二日将填漆琴匣四件交盛京人带去讫。
《活计档》载同年稍晚,乾隆帝又下令送一批明皇室御用器物至盛京。结合乾隆帝对登基十年所做的诸如谒陵、减免赋税等种种纪念活动,乾隆帝将这批明代皇家的御用器物和题名“御用”的明宫琴送至盛京,可以说,是让未曾入关的列祖列宗一览得自前朝的“战利品”,以示告慰。特别是选择作为礼乐正统代表的古琴,其中更有宣示鼎革的意味。
[img=100%,80]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tjoges91tu/T8KahLVH6PSVQi~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92763579&x-signature=Gfeh2guhVlSzO%2BYLwYskYQND4uY%3D[/img]
乾隆时期宫廷斫琴活动
根据《活计档》记载,乾隆十年,造办处及苏州织造曾奉旨以瀛台补桐书屋枯死桐木为材料,制作古琴四张,这是乾隆朝仅见的宫廷斫琴记录。档案中详述四琴以白玉制做岳山、承露、上下龙龈等部件并“龙池不必开”,从古琴发声原理及弹奏实操角度分析,实已说明四张琴实际并不具有实用功能。结合高宗御制诗文,可以说正是补桐书屋及其中栽种的桐树对于乾隆皇帝的独特意义,才促成四琴的制作,四琴是作为充满皇帝个人情怀的纪念品而产生和存在的。
乾隆皇帝身边的琴人
乾隆帝自己并不会鼓琴,他于此也并不讳言,称“失学未曾解操缦”。现在我们能够找到的唯一一位明确见于史籍的为乾隆皇帝演奏的琴人,是一位名叫唐侃(或写作唐铠、唐凯)的副都统。从现有材料中看,凡乾隆帝御制诗、文及《八旗通志》等官方典籍中,此人名皆写作“唐侃”,上文提及的头等琴琴谱中也署名“唐侃”。查阅《活计档》中,奉旨为内务府认看古琴、定级之人名则见写为“唐凯”、“唐铠”:
(乾隆十四年)五月十六日,司库白世秀、达子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漆琴一张,随囊。传旨:俟驾幸香山之时交唐铠认看。钦此。
于本月二十五日,司库白世秀、达子将漆琴一张据副都统唐铠认看得系头等的,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进讫。
从档案中认看古琴一事及“驾幸香山”“副都统”等细节来看,“唐侃”和“唐凯”确为一人。无独有偶,古琴界一直以来对一名“唐凯”的斫琴家有模糊的认识。现所知存世“唐凯”款琴共七张,其中“鸣冈”有康熙五十年自署款,“猿啸青萝”“一池波”琴身上的满汉合璧印,其满文印文字体为满文篆字,这是乾隆朝对满文字体进行厘定的成果。也就是说,这位斫琴的唐凯亦是活跃于康雍乾三朝的满洲琴人。分别出现在文献与实物中精于琴学的“唐凯”,生活年代和族属亦可以完全吻合,推论其实为一人是完全合理的。
相关推荐: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古琴(上)!
[文章来源]
《乾隆时期宫廷琴事考》 王跃工
[编辑]
王 晓 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