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06|回复: 1

[最新动态] 60岁重拾葫芦丝,69岁出版独奏专辑:杭州这位退休工程师太励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3 10: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姜工”是姜老师身边人对他的称呼,因为没退休前他还是一位非常资深的工程师,但我听说姜老师的故事还真不是因为他在工业设计上所取得的成就,而是他那余音绕梁的葫芦丝演奏。

讲述 | 姜晓伟

整理 | 牛牛

1

我是一个40后,从小就热爱一切和音乐有关的东西,特别是喜欢摆弄一些乐器。与其和其他孩子在院子里打闹玩耍,我还是更愿意和乐器度过一个下午。

说起和音乐的缘分,还是在我念初中的时候。那时比我年长几岁的哥哥已经升入了高中,在杭一中念书的他也是一个“音乐迷”,他还自己组建了乐队,担任起乐队的队长。

那个时候的乐队不像现在,玩的是吉他,架子鼓这些,还是以民族乐器为主。所以哥哥经常会带笛子,二胡,扬琴回来练习。我也因此占了个“大便宜”,得以常常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乐器。

我念的是江城初中,教室里的小喇叭每天上课前都会放一些音乐,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赵松庭老师的笛子独奏《早晨》,虽然小喇叭的声音很轻,而且每天只放那么一点点时间,但那清远悠扬的笛声已经在我心里埋下了音乐的种子。有时我早早地来到校园,就是为了多听一点这样的旋律。

笛子是我最早接触的乐器,后面还学了二胡和扬琴。到了六几年文革,大家都开始转而学习西洋乐器,我也因此又接触到了小提琴。

60岁重拾葫芦丝,69岁出版独奏专辑:杭州这位退休工程师太励志!-1.jpg



2

上山下乡那几年我没赶上,初中从江城中学毕业以后我就去了当时杭州市供销社办的商业学校。

当时供销学校的学生都是从杭州各个县里选拔上来的,主要也是培养供销社需要的人才。所以当时专业的设置都是财务会计,茶叶,土产这些。我当时选的专业是棉麻班,主要学习对各个收购站的棉花进行评级。

当然,音乐我也没放下,只要有空我还是会拿起乐器研究一下。那时候杭州上城区,下城区都有文化馆,会组织一些演出活动,我经常和几个玩乐器的伙伴去那里表演。

供销学校毕业分配工作,正好杭州供销社办了个工厂,就把我分配到那了。做的工作主要是工业制冷净化,这和我在学校里学的“棉花”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想这可不行啊,干这行怎么能没点专业知识呢。于是我就开始自学这方面的知识,买了书来自己研究。还搞不懂,干脆去报了夜校,每个星期一个晚上,骑车去钱江夜校学习电工。半导体、二极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什么都学。一心全都在工作上,空余时间乐器玩的也少了,有空就装电视机,装收音机,研究电路,夜校一读就是七年。

一台机器各个细节的设计画图,小到一颗螺丝,一个零件,我都一手把控。工作上的专业和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也得到了同事和业内人士的认可,自己的刻苦钻研总算有所收获,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姜工”,但也因此二十多年没有再碰过乐器了。

3

2008年,我从单位退休,我们全家决定借此机会去云南玩一趟。旅行接近尾声,我们去昆明的“七彩云南”旅游商店买纪念品。家人们在挑选鲜花,想买点鲜花回去,我就在附近转转。忽然听到了一段美妙动听的旋律,寻声过去,原来是有人在演奏葫芦丝,我一下子就被这个外形独特的乐器打动了。

我立马叫来我女儿,和她说:“爸爸想买这个,买个葫芦丝,拿回去吹吹看。”她说“好”。营业员拿出好几种款式,问我要哪一个?因为之前我只是在街上看到有人吹过这个乐器,也不是很懂,想着越贵的应该越好,就说“就要这个最贵的!”就这样,我的第一个葫芦丝是女儿帮我买的,一千五百块。

买的时候说要拿回去吹,其实早就按耐不住了。

回去的路上,等车的时候吹了一路,因为之前有笛子等乐器演奏的经验,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差不多能吹出一段完整的旋律了。

其实退休那段时间一直有个重拾音乐的心愿,但毕竟年纪摆在那,吹笛子的话气息已经有点跟不上了,这个时候让我遇到葫芦丝,对我来说真是很幸运的事了。

我学一样东西就一定要专心把他学好。回到杭州,我买了很多葫芦丝的书和光碟,每天都要练习四五个小时。学新的曲子我就一句句的练习,做好笔记。有一个音吹得不对,就要重新来过。

除了练习演奏,我每天还要做很多指法练习,身边没有乐器的时候,我就把右手搭在左手上做练习,一个指法练习100次,然后换手练,这样坚持三年才只能算是基本功。

60岁重拾葫芦丝,69岁出版独奏专辑:杭州这位退休工程师太励志!-2.jpg



4

河坊街状元馆对面有个三友乐坊,杭州葫芦丝开创人马苙钧老师经常会在那边上课,他一上课,我就跑过去旁听,学一点葫芦丝的演奏技巧。

2011年,我从马老师这听说了中国葫芦丝王子——李春华老师过完年要来杭州开班,办第一期的全国葫芦丝研训班的事。太好了!我马上和马老师说一定要给我想办法报上名,去学习葫芦丝。

60岁重拾葫芦丝,69岁出版独奏专辑:杭州这位退休工程师太励志!-3.jpg

七年前的报名通知,姜老师还保存得如同新的一样



李老师的课开在杭州闲林,我坐了一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到了上课地点。开课之前,李老师让我们每个人都先演奏一遍,看看我们的基础怎么样。轮到我了,我有点紧张,坐在对面的毕竟是“专家”啊,之前都是在朋友面前吹吹,他们觉得还可以,但是李老师觉得怎么样我心里还真是没底的。

演奏完之后,李春华老师点点头,说我吹得不错。能得到大师的肯定对我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动力了。

在李老师的培训班上,他教我们演奏了一首他编写的新曲《孤独的黑骏马》,美妙而激昂的旋律一下子抓住了我的耳朵。

“我用心领悟,用情演奏,仿佛看见一匹身躯矫健的黑骏马在茫茫的草原上徘徊。为了理想和自由,他开始疾驰,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奔跑。”

“黑骏马犹如人生,历尽了人生道路的曲折坎坷,酸甜苦辣,不言败,不放弃,坚定自己的信念,为了美好的明天努力”

学习完李老师的这首曲子后,我写下这段文字,记录自己的感受。

60岁重拾葫芦丝,69岁出版独奏专辑:杭州这位退休工程师太励志!-4.jpg



参加完第一期的全国葫芦丝研训班之后,我考取了葫芦丝的表演级证书和葫芦丝教师资格证。

2012年初,第二期全国葫芦丝研训班开课,我又跑到云南去跟随李老师学习。李老师的演奏风格对我影响很大,他的曲子我都会去反复练习。光是《孤独的黑骏马》我就练习了不下两千多遍。

2012年7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在北京要办全国葫芦丝比赛,我听闻这个消息马上就报了名。比赛在北京房山区的一个学校里举办,参赛人员一共有两千多人,最终我获得了金奖。

60岁重拾葫芦丝,69岁出版独奏专辑:杭州这位退休工程师太励志!-5.jpg



5

2013年,就在我取得一点小成绩的时候,我的身体出现了一点问题。其实面部神经的问题早在10年就已经发现,但到13年病情开始恶化,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生活,不得已只能进行手术。

手术在市一医院进行,医生说还算顺利,但是术后的恢复却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一半的面部肌肉没办法顺利“工作”,我知道这对我意味着什么,可能好不容易才拾起的“音乐梦”又要破灭了,也许再也吹不了葫芦丝了。

因为面部力量不足,吃饭也受影响,真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

在我失落,无措的时候,我想起了那匹“孤独的黑骏马”,想起了那份历经磨难,冲破黑暗的勇气。于是我丢下难过,暗下决心一定要再一次演奏葫芦丝。

一半的面部肌肉用不上力量,我就用另一边。我把吹嘴含在有力的一侧进行吹奏,因为力量不够,吹出来的音也不够准确,但我还是尝试着不断地练习。

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和家人的照顾下,我已经基本恢复。虽然在吹奏时还会因为力量而稍有瑕疵,但能恢复成这样,是我一年之前怎么也不敢想象的。能再次拿起葫芦丝进行吹奏,对我来说是再幸福不过的事了。

6

2017年5月,在李春华老师的帮助下,我的葫芦丝独奏专辑正式出版了,里面包含了18首我精心录制的演奏曲目,分享出来,希望能和各位共同进步。李老师还特别为我题词“刻苦练习,勤奋努力”

60岁重拾葫芦丝,69岁出版独奏专辑:杭州这位退休工程师太励志!-6.jpg



社区里知道我演奏葫芦丝还可以,就特意给我在安排了一间小教室,如果社区里有想学葫芦丝都可以来找我学,当然我是不赚钱的。

目前已经有20多个在我这里学习葫芦丝的,我非常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也非常乐意把我的一点技巧和心得传授给他们。但对待葫芦丝上,我还是很严格地要求他们的,要学就要把他学好。

去年,葫芦丝全国邀请赛来到了杭州,在杭州艺术学校举行,主办方邀请我去做评委,考虑了一下我还是拒绝了。

对于音乐,对于葫芦丝来说,我感觉我永远都是个学生。虽然技巧的好坏,水平的高低,我都能听出来,但是对待音乐的热爱和态度是无法去衡量的。评判别人的演奏,我还远远不够呢,毕竟真正吹得好葫芦丝靠的还是内心啊。

我觉得还是站在台上做一个演奏者更加适合我。

60岁重拾葫芦丝,69岁出版独奏专辑:杭州这位退休工程师太励志!-7.jpg



栉风沐雨 春华秋实

在拜访姜老师的时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对待事情的专注和认真。

书房的柜子上整齐地摆放着姜老师的葫芦丝,所有的资料和照片都被一一分类装在不同的文件夹中,每一份资料都保存的像是昨天刚打印出来的一样。但唯独那些曲谱看起来特别的老旧,每首曲子在演奏时需要注意的地方都被姜老师一一标注出来,A4大小的谱子上用铅笔画满了密密麻麻的记号。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姜老师不论是在做工程师还是演奏葫芦丝上都能够取得如此成绩的原因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14:58: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好见解。好好好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