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08|回复: 0

[互动交流] 选古筝,知道这些就够了!(六)筝码:振动华丽蜕变的关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3 20: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选古筝,知道这些就够了!(六)筝码:振动华丽蜕变的关键-1.jpg

小小的筝码却蕴含着2500年的文化积淀



古筝影响音质的除了面板、边板、侧板等主要部分以外,筝码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是琴弦振动华丽蜕变成音质、音色的关键。而筝码的制作与工艺,并不亚于其他的构件。古筝之所以可以发声,主要是通过拨动琴弦后,通过筝码的传导,引起面板的共鸣振动,然后面板将这个振动,通过箱体的不停反射、叠加、扩大后,通过底板的音孔扩散出来,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最后所形成我们听到的音。

而在古筝的演奏中,筝码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筝码不仅起着支撑琴弦的作用,左手在演奏中的“按、滑、揉、颤”也是通过筝码的支撑空隙,所演绎出的不同音质、音色与音本身,而这一切必须以筝码的绝对稳定为前提。

就目前市场上的古筝来说,筝码大多使用硬木(具体什么是硬木、什么是软木可以查阅(系列文章(二))作为基本材料。而在硬木中,大多采用酸枝木和鸡翅木,部分高端古筝会使用紫檀作为筝码的基本材料。

筝码之所以要使用硬木,特别是用酸枝木等密度较高的材料做筝码,是因为硬木耐久度高、不易变形,因为密度高,传导性相对来说更加的刚性,传导速度快,不易损失。但琴弦大多使用钢丝缠绕尼龙,硬度可想而知,所以目前我们还会看到在筝码上方有白色三角形的牛骨的材质嵌入,以增加耐久度。

据资料显示,筝码有很多造型,但我目前接触到的大多数是“刀币式”、“山口式”、“城门式”三种。不同的造型使筝码在传导过程中的作用,也产生较大的差异。这个特别要说明一下,码脚和面板的吻合部分的面积大小,对古筝音质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关系。

而在筝码的纹理上,也有很多讲究,因为木质在微观世界里还是纤维化的,一般我们可以通过看筝码上的纹理来判断,筝码是否优良,以纹理全部垂直向下为最佳,因为这样的筝码,对于音的传导会更好,韧性和稳定性也更佳。

筝码除了本身的木质结构外,还有个特殊的配件,就是镶嵌在顶部的牛骨。镶嵌牛骨的开槽必须圆润,不得有刀口,否则易造成琴弦快速老化,甚至断弦(筝友可以去回忆一下,如果有某根琴弦经常断,就要检查一下筝码了);牛股所开槽的位置要居中,并且深度以对应琴弦直径的1/3为最佳,太深会有杂音,引起其他不必要的振动,而太浅琴弦会挂不住。

筝码作为古筝发声原理中的传导件,对音色的影响很大。而筝码上置弦点的材料,对筝的音色也极其敏感。据说,古人曾经通过对牛角、牛骨、象牙、竹材、乌木、黄杨木等多种置弦点材料的对比试验,最终才找到牛骨这样的材质。

而牛骨在前期还需要加工、处理,才能使用。它首先要经过化学处理,将其油脂等其他成份已经去除,使骨质传声速度加快,且富有弹性,此时硬度也适中,与木质拼接后,有良好的音传导和耐久性。

牛骨准备好了,还需要在上面开槽。好的琴弦如何“落座”在适合的置弦槽内,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配合不理想会出现不同“症状”的杂音或状况。古筝琴弦共有20个外径规格(1、2弦外径相同)。严格来说,20个不同直径的规格应该有20个不同的置弦槽规格来相配,而这些尺寸全凭师傅手上的功夫,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品牌的原因。虽然古筝的制作工艺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工业化、标准化,但有些部件还是存在手工制作的过程,而手工制作就讲求经验与传承。

筝码的高度数据大体分为七组,每相邻3个为一组,高度差为大约为2mm(各厂家品牌不同可能也存在差异),高音到低音逐渐变高变粗,这样的制作是为了满足演奏需要。在古筝演奏中,相邻的和八度之间的弦的拱度、均衡度,对演奏手感和乐曲有很大影响。如果相邻的筝码高度差过大,会直接影响演奏技法的发挥。这也是为什么众多演奏家们,都会去厂里定制和挑选古筝了,一是要挑选好的音质与喜欢、需要的音色;二则是通过现场的试弹感觉琴码等部位的手感以及与自己弹奏方式的契合度。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觉得不起眼的小小筝码,还有这么多学问?古筝是流传了2500多年的传统乐器,通过一代代人的不断传承,最终发展成现在的模样。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后期我们也会不定期更新。如果喜欢请点赞,并留言告诉我,以资鼓励。这样也帮助我克服惰性,多和大家说说。我们还有个抖音账号:乐吾俺弹(古筝类垂直自媒体,目前主要以演奏为主,后期我也会考虑将这些文章的内容,拍成视频并结合实物进行讲解,但这也需要你们的留言和点赞。哈哈,感觉就是来要求点赞的。)

以上所有文字完全原创,请勿随意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以此鼓励。如随意转载、盗用,本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谢谢配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