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33|回复: 0

合肥百姓:巢湖、肥东昂氏之宣城庐和会馆、中阮村、南陵半边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 10: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合肥百姓:巢湖、肥东昂氏之宣城庐和会馆、中阮村、南陵半边街-1.jpg


最忆是巢州

作者:昂正其 (昂国祯老先生的嫡长曾孙,78岁)
1、昂国祯先生与江南“庐和会馆”


包公故里安徽肥东县,历代名人辈出。西山驿昂集昂氏家族自明以来亦是望族,尤其清代“父子进士”至今,世代德贤之士为国为民,受世人称赞。



合肥百姓:巢湖、肥东昂氏之宣城庐和会馆、中阮村、南陵半边街-2.jpg




昂氏后裔,遍布海外国内,300多年前明末昂氏就有人迁往江南,最早渡江南下是孙埠中阮村,并于明末清初参加了“反清复明”的斗争,史志流传,有口皆碑。


100多年前,公元1898年,贡生昂国祯老先生(人称昂三先生)携家迁至宣城,初到之时,草棚席地,砍柴度日,生活实为艰难。



合肥百姓:巢湖、肥东昂氏之宣城庐和会馆、中阮村、南陵半边街-3.jpg




昂公好书法,楷、草帖书为人称赞。一书对联被当时省驻宣督军聂军门看中,并以文会友,江南文人墨客交之以臂。1905年,被推荐出任宁国府“皖南中学”国文教员。昂公“龙泉书帖”江南六邑名声遐迩,曾为上海商务书局珍藏。


昂公于江南教书凑资,于1908年创建“庐和会馆”( 江北会馆),以利乡人。公性善,见难者必待以衣食,解民众之疾苦。


清宣统二年(1910年5月11日),宣城西河镇邑人与外乡人为河埠引起了户籍之争,发生了十六条命案,宣城、南陵两县县太爷都苦于棘手,共同请出“庐和会馆”昂老先生解难。昂公乘轿前往,宁人息事,以理服人,以法教人,以德育人,以钱赔人。与西河邑人重归于好,解决一桩江南大案,一时六邑传为佳话。



合肥百姓:巢湖、肥东昂氏之宣城庐和会馆、中阮村、南陵半边街-4.jpg




昂公1925年卒后,其长子盛德公继任“庐和会馆”首席,继祖先之遗风,行德善之好事,一生受人颂扬。


后人因时事变迁,心有余而力不足,但祖宗教诲不忘。今逢盛世,重修宗谱,族人皆大欢喜,曾孙正其年逢花甲,上为宗祖、下为子孙,尽力操作,协助家乡贤辈完成宗谱重修而不遗余力,真乃幸事。望有生之年仍继祖先遗愿“效国为民、光宗耀祖”重塑皖南“庐和会馆”之形象。


合肥百姓:巢湖、肥东昂氏之宣城庐和会馆、中阮村、南陵半边街-5.jpg


最忆是巢州

2、宣城“中阮村”



自幼听说皖南宣城市孙埠镇有个“中阮村”,村中昂氏家族人丁众多。笔者有幸就昂氏续谱之际,拜访了中阮村。


听了村中长辈昂永波老人的叙述,昂氏“家族文化”博大精深,历代人才辈出,能文尚武。如昂氏守源公有三个儿子,即昂鸾、昂鹏、昂蛟,是明朝的有功之臣。查阅了昂氏宗谱和宣城县志,得知中阮村昂姓属于昂氏北份,就是昂蛟的后代,行武出身。明清之际(约1631-1645之间),由肥东迁居宣城,世代居住中阮村,已经三百多年了。


至清朝顺治三年(1645年),宁国府(宣城)知府朱元锡以城池归顺清廷,邑人(宣城本地人)麻三衡在境东南山区举兵抗清,与邑人吴太平、阮恒、阮善长,刘鼎甲、胡天球、冯百家号称“七家军”,中阮村昂姓族人随阮氏参加了反清复明的斗争。




同年七月与清军激战于嵇亭山(今称鸡头岭),为清兵所败,全军覆没。参战的昂姓牺牲殆尽,侥幸逃出一人(名字待考),当时十三岁,武功高强,激战时失足掉进渊井之中,用两把匕首掘井而逃。此人就是中阮村昂朝鲜的先辈。据说,那两把匕首文革前还在长辈手中保存。
最忆是巢州




合肥百姓:巢湖、肥东昂氏之宣城庐和会馆、中阮村、南陵半边街-6.jpg




3、南陵“半边街”



南陵县属芜湖市,自古以来为江南渔米之乡。也是闻名于世的徽商通往长江中下游各地的必经之路。


南陵昂氏祖先属于西份老三房,早在200多年前清嘉庆年间就迁居南陵。他们看准了独天独厚的地方资源和水陆交通的经商条件,在南陵县老城沿古道设半片街面,全由昂氏经营,有砻坊、米行、油坊、百货布匹……,到民国初年,最旺盛期多达200多人经商。


南陵昂氏族人在南陵继承了昂氏清白家风,礼仪盛族,又学会了徽商经营之道。成为昂氏家族的又一支奇葩。


二百年来,南陵半边街的故事颂传不朽。


最忆是巢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