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35|回复: 0

[互动交流] 开眼界·民乐行家领你看懂蒋国粹的胡琴世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3 11: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从华漕文体中心开出胡琴艺术馆,蒋国粹捐出自己珍藏的百把胡琴,华漕人就和胡琴这件民乐器结下了特别的缘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让我们跟随行家的视野一起来品鉴一下胡琴背后的文化细节。

弓弦旧影忆江南

蒋国粹胡琴收藏品赏
开眼界·民乐行家领你看懂蒋国粹的胡琴世界-1.jpg


在中国击奏、吹奏、弹拨、拉弦四大类乐器当中,胡琴类拉弦乐器在明清时代得到民间音乐、戏曲滋养,具有明显的民间印记。与此相应的,民间收藏的各类胡琴遗存也是极为丰富。

通过蒋国粹的胡琴藏品,我们可以从各个视角,对民国时期以及建国后二十世纪中叶的胡琴制艺、时代审美等背景,得到诸多感悟。

—灵芝琴首二胡
开眼界·民乐行家领你看懂蒋国粹的胡琴世界-2.jpg


灵芝琴首二胡。将灵芝造型引人二胡琴首,或有琴音灵动的寓意。单从局部的造型、雕刻等工艺来看,还算上乘。枝节的力度感与灵芝的流畅感互相映照,那种“二胡琴杆上长出灵芝”的暗喻也颇为传神。只是从二胡的整体来看,琴首的分量无论是美学印象还是演奏操作上,或许都显得过于“厚重”,琴声给人的感觉恐怕是难以“灵动”而略显沉重了。
开眼界·民乐行家领你看懂蒋国粹的胡琴世界-3.jpg


—吉他琴首二胡
开眼界·民乐行家领你看懂蒋国粹的胡琴世界-4.jpg


申胡是沪剧伴奏的主胡,解放初使用的形制还是红木琴杆、85mm外径的红木圆筒二胡,后来为扩大音量,将红木琴筒改为了外径基本相同的竹筒。有一个时期风行过红木和毛竹各一半的两节组合琴筒,以后觉得还是竹筒的沪剧味更浓,又改回竹质琴筒,还有的为了优化音质,在琴筒内还安装了小竹筒。各种申胡琴筒均未设音窗。

这把申胡的琴首造型可以很直接地想到吉他。不仅是弦槽的样式,弦轴也直接就使用了吉他弦轴。这种琴首造型在申胡乃至胡琴类乐器中几乎算是绝无仅有。也许使用者觉得吉他这种机械弦轴在调弦时更加稳定和精确,故而请制作者(或自制)特地为之。这应该算是为了优化使用功能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只是演奏者在用这种吉他琴首的申胡,为吴侬软语的沪剧伴奏时,总让人觉得有一种硬性拼装而产生“硬伤”的感觉。然而,就这件乐器遗存本身来说,还是折射出在那个没有乐器标准的时代,乐器制艺是何等随心所欲、自成一体、百花齐放的文化背景。
开眼界·民乐行家领你看懂蒋国粹的胡琴世界-5.jpg


—独角龙琴首二胡
开眼界·民乐行家领你看懂蒋国粹的胡琴世界-6.jpg


独角龙琴首二胡中国龙文化的审美意识已经渗透到了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具有高贵、权势和成功等象征意义,作为传统文化领域的乐器文化,龙的形象自然会有所涉及。二胡琴首上使用的龙形,多为传说中的龙首形象,而这件二胡遗存上的独角龙形难得一见。从独角龙这个名称来说,应该归属于8000万年前白垩纪时期晚期的实体龙,但这种消失的龙,其独角是长在鼻骨上的,而这一款独角龙的二胡琴首造型,还是应该属于传说中的龙形。从这款龙的神态上看还是比较“文雅”,无论龙颜还是通身龙鳞,都体现出雕刻工艺的细腻、清秀之风,不似有些龙首二胡那么张扬和凶相。

或许是鉴于中华文明当中龙的象征意义和至高无上的地位,龙首二胡在近现代的二胡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各种样式的“龙颜”在二胡的琴首位置上倾听着喜怒哀乐的吟唱,在琴首的造型来看,似乎也是沉浸在二胡的音乐当中,时而“龙颜大悦”,但更多的好像是“龙颜大怒”。
开眼界·民乐行家领你看懂蒋国粹的胡琴世界-7.jpg


—扁圆琴筒二胡
开眼界·民乐行家领你看懂蒋国粹的胡琴世界-8.jpg


扁圆琴筒二胡。传统乐器中,这种直方平顶的琴首造型很常见,刘天华的二胡遗存当中也有。现代的弯月式二胡琴首中,也有一段设置弦轴孔的、基本方正造型的部分,有人专称为“方身”。而对这件遗存一类样式的二胡来说,可能称为“方头”更合适,而在笼统称呼琴杆时,一般还是称为圆杆。如此配置倒也符合“自成方圆”的传统人文理念。琴首位于蟒皮同侧的一面,刻有“中国苏州”的印记,这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苏州民族乐器厂典型的标记。

玩二胡的人有一种共识,认为二胡有一种先天性的、结构性的问题,那就是下把位的音量衰减过于明显,同时又限于琴弓紧贴琴筒,夹在两根弦之间擦弦的演奏方式,无法像西方提琴那样弓在弦外,可以靠近琴码演奏,以增加有效弦长,增强振幅扩大音量。于是,扁圆琴筒的设计应运而生,目的是可以在演奏时,使琴弓马尾更靠近琴码以增加有效弦长增强高音区音量。但或许是因为对琴筒形制改变太大,从而使音色变化过于明显,大众审美一时难以适应,故而使用范围还是较为有限,不似六角琴筒那样广泛,但这并不影响对扁圆筒二胡情有独钟的演奏家陈耀星、陈军父子,出色地驾驭其音色,打造出《战马奔腾》等二胡名作。
开眼界·民乐行家领你看懂蒋国粹的胡琴世界-9.jpg


—如意琴首大胡
开眼界·民乐行家领你看懂蒋国粹的胡琴世界-10.jpg


如意琴首大胡。大胡是低音二胡系列中的一种。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我国传统的管弦乐合奏时,因缺少低音乐器,常以广东音乐中的秦胡(与秦琴相似)拉奏低音。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音乐工作者开始研制低音二胡,简称低胡。根据资料介绍,《黄河大合唱》最初的“延安版本”因为条件很简陋,乐队配器是有什么用什么,口琴、笛子、风琴、二胡、小提琴、大提琴,还有乐队成员将锅盖拿来当打击乐,不知他们是否因此而创造了低胡。

如意作为传统的吉祥物,在很多乐器的琴首上都有应用。这种柔美而富有变化的形态,很适合造型。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件大胡遗存的如意琴首,是沿琴杆上部两侧拼合而成,这自然有节省材料、加工方便等方面的考虑。
开眼界·民乐行家领你看懂蒋国粹的胡琴世界-11.jpg


—竹制二胡
开眼界·民乐行家领你看懂蒋国粹的胡琴世界-12.jpg


竹制二胡。回首二胡祖先奚琴的年代,竹材就普遍成为了这种乐器的“型材”,比起木材可以省略许多加工程序。即使到近现代,还有相当长一个竹、木并存的时期,比如阿炳就是用竹制二胡给我们留下了传世的《二泉映月》。千百年来,人们已经太多时候沉浸在沧桑、直白的竹制二胡声韵之中,当社会进步为木制工艺带来的便利时,当木制二胡新的,更为隽永丰富的声韵出现时,木制替代竹制自然成了现代二胡的归宿。

琴杆长度虽然是800mm,与现代二胡相仿,但值得注意的是两个弦轴的位置,相比现代二胡都偏高。这种规格带来的结果就是明显增加了有效弦长,从而使振动更加充分,音色也更为饱满,但由于把位也相应加大,因而增加了左手按弦的难度。而“阿炳款”的二胡弦轴位置更高,也更能够折射出阿炳的演奏功力。

从琴杆的材质来看,质地较为坚挺,直径较粗,这样在琴弦张紧之后也有相当的抗弯强度。只是较粗的竹竿直径对左手的演奏会造成一定的负担,或许这也是最终被淘汰的原因之一。
开眼界·民乐行家领你看懂蒋国粹的胡琴世界-13.jpg


(昭华民族音乐微信公众平台:zhaohuaminyu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