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12|回复: 0

[最新动态] “直挂云帆济沧海”——高兴国《沧海》评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5 11: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一直独独偏爱、独独钟情于李春华创作的葫芦丝独奏曲《梨花雨》,应该说是葫芦丝独奏曲中我最喜爱的曲目!没有之二!为此我于2018年12月31和2019年1月1日分上.下两篇,在中华笛箫网站发分两天发表了我的第一篇葫芦丝独奏曲评论《“梨花一枝春带雨” 【上·下篇】一一李春华〈梨花雨〉品鉴》)。

然而,自从相识了高兴国创作的《沧海》后,在我的心中,真真出现了“之二”!不仅“之二”,更是出现了难分伯仲,“并列第一”的情况。

第一章 《沧海》总括

分析《沧海》,首先就要了解其艺术架构。我概括为“四三一”:
“四”,即组织结构由四部分构筑:散板的引子、慢板、快板和慢板再现。是典型的ABA架构。
“三”,即三个难点,亦即重点和特点。
第一个难点是全曲用筒音作低音6指法来演奏。应该识,该指法还是比较少见的,相对难度大些。
第二个难点是揉音的运用。高兴国创作该曲并演奏该曲的揉音,是用手指迅速的揉抖后并快速盖严指孔。
王厚臣移植、改编的《黄土情》中是较早采用揉音技巧的葫芦丝独奏曲之一。而《沧海》中的揉音用法却比《黄土情》中多了很多。在筒音作低音6的该曲中更加特点凸显、个性颇浓、韵味十足。尽管在该曲中频繁运用揉音,尤其是在散板和前后慢板中的广为出现,却是使曲韵更加沧桑、凄美、哀鸣、悲催,也更加慷慨激昂。
第三个难点是泛音低音5的多次运用。筒音作低音6指法,最低音是低音#4。但乐曲编排需要,多次出现了低音65和一次低音56。这个低音5,指法上要本只开第一孔的半孔,气息上却是用的泛音吹奏方法。相对有一定的难度。
“一”,即一大华彩亮点。就是快板双吐段中的半音阶运用,着实使该曲在葫芦丝演绎中熠熠生辉、激情四射。
第二章 《沧海》本意

(1)

《沧海》有感于重庆小南海古今沧桑巨变的感人故事,叙述了再梦一回那“炊烟处处合家欢,地动山摇滚石翻。生命为谁曾可贵,奈何命断丧家园。曾经家园变沧海,万亩良地变桑田。众志成城家重建,故事留与后人传”的悲凉壮景和情景再现,展开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盼。
此曲创作者为葫芦丝、巴乌青年演奏家高兴国在重庆黔江少数民族地区支教期间,多次去小南海地震遗址采风创作。由他本人创作并演奏,获2015年和2016年葫芦丝之乡梁河举办的全国葫芦丝大奖赛专业组个人金奖。
(2)

小南海原名小瀛海,位于重庆黔江区境内,县城北32千米处,面积约30平方千米。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景区。人称“深山明珠”、“人间仙境”。小南海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地震遗址(黔江地震)。
公元1856年6月10日当地发生6.25级,烈度为8°的地震,造就了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地震遗址,——小南海,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的高山淡水湮塞湖泊景区,世人称为“人间仙境”。

小南海像一块蓝宝石一样镶嵌在群山之间,群山之中流出的溪流源源不断地注入湖泊,使小南海水质良好,清澈如镜。四周是秀峰环列,奇石林立,沿湖溪水萦回、汊港纵横,岛上茂林修竹、晨昏晴雨,幻化无穷。
在小南海湖泊中央,有三大岛屿如花蕊一般点缀其中。处于湖中心的岛叫老鹤坪岛,岛上松树林立,野花遍地。在它的东侧,有一片金色的沙滩,蛤蟆状的鹅卵石排列其上,别有一番生趣;朝阳岛是小南海中的第二大岛,因岛上建有朝阳寺而得名。岛上生长有珍稀古木铁尖杉,接天连云,郁郁葱葱。翠绿的竹林密密麻麻,好似来到了仙山竹海。而良田美宅,阡陌纵横,让人疑为世外桃源。

(3)

据清《黔江县志》载:“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五月王子,地大震,后坝乡山崩,…·溪口遂被埋塞。厥后,盛夏雨水,溪涨不通,潴为大泽,延裹20余里”。至今,当年地震形成的断岩绝壁—海口北侧的大垮岩、小垮岩等遗迹仍清楚可见。[4]在大小垮岩之下,滚石密布,巨石林立。巨石直径一般为 1—5米,大的10米以上,从数百米处被推置而来,在海口堆成大坝。坝南北长 1170米,坝高67.5米,溢流堰宽70米。
据专家论证,小南海作为全国保存原始风貌最好的地震
湖泊,很有研究价值。
(4)

高兴国的葫芦丝独奏曲《沧海》便是考察了此地震遗址后创作而成的。
该作品一问世就拿下了中国葫芦丝之乡举办的首届葫芦丝全国大奖赛和中国葫芦丝之乡举办的第三届德宏杯葫芦丝大奖赛专业组冠军。
(5)

应该说,一部或一首作品一经问世,从艺术和研究角度而言,便不仅仅属于作者自身的了。
曹雪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红楼梦》对后人的巨大影响,影视作品频繁改编,歌曲音乐家喻户晓,甚至于红学会的诞生和作用更是不可估量。
所以说,文艺作品固然有其作者创作的原本意愿和所希翼目标。但也会出现作者本身所预测不到的效果。
同时,有的作品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其引申生发的意义呈多元态势,即很难用一种固定思维将其模式化。
高兴国的《沧海》亦便如此,我认为,除了他创作此曲的原来本意外,其作品的引申意义更大、更广、更远。
第三章 “直挂云帆济沧海”

(1)

当《沧海》的第一组低音音符676吹出后,使人们立即感觉到的沧桑与哀鸣,当6的揉音飘入耳畔时,把人们的方寸,脩然抓住,三小节散板的引子,6和1的揉音反复出现,把人们的心儿揉搓的起伏迭荡。那揉音似乎呜咽,仿佛哀鸣,又似乎仰天长啸。眼前闪现的是那大海而又非是那大海,是那浪涛而又非是那浪涛。那么,是什么?噢,那大海、那波涛、那海啸、那浪花分明就是人生的路,是坎坷的征程,是追求光明者的沧桑……
是李白的《行路难三首其一》,或是《蜀道难》?
是诗仙的“噫乎戏!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抑或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们还是在高兴国的《沧海》中领略一下那首《行路难》吧。
中国的诗歌非唐诗莫属;
唐诗中非李白无二;
李白的诗中,又非《行路难三首其一》必然退第一;
《行路难三首其一》中成为我一生座右铭的也一定是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高兴国的葫芦丝独奏曲配上李白的《行路难三首其一》:绝配!
(2)

“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通:馐;直 通: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前两句用"斗十千"的清酒和"直万钱"的珍羞的盛宴,写出了朋友对诗人的离去的恋恋不舍,表达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美酒佳肴,深情厚谊,这些对于一个天性豪迈的诗人来说,本来该是个尽兴、浪漫的时刻。
可现在诗人却只能"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诗人停止了倒酒,扔掉了筷子,拔出了长剑,四处不停地环顾。这些反常的行为贴切地写出了诗人在京城受挫后苦闷抑郁的内心状况。本来,有着远大政治抱负、雄才大略的诗人能够幸运地亲近皇上,舒展自己才华是件多么快意的人生乐事。但现在,诗人却不幸地遭到皇上无情的"变相驱逐",连京华之地都不能逗留了,没有人能体会得到诗人此时的惆怅和失落的情绪。停、投、拔、顾四动作传神地写出了这种心理状态下的真实情况。
高兴国《沧海》引子的慷慨悲歌,曲中那揉音的呜咽细泣,那筒音作低音6的深沉与长啸,都似乎是在附和着这迭荡起伏的“行路难”。
冥冥中,诗人深感到前途的难测,道路的艰险。想横渡黄河,却又不可避免地遭遇"冰塞川"的险阻;想登上太行山,却又要面临"雪满山"的考验和危险。在人生的道路上,诗人进退不得。层层的考验,重重的险阻,让诗人心感无奈而又彷徨无据。诗人在愁苦着脸。
揉音尽处是呜咽,呜咽尽处是仰天大笑。《沧海》在向天笑,向地笑,向人间不平制度狂啸!
但我们的诗人,向来豪迈成性。他习惯用积极的眼光,坚定的信念,宏伟的抱负,去寻找他希望的所在。他坚信终有一天,他的横溢的才华定能得到尽情地舒展。他看到姜尚在湖边钓鱼时得到了文王的赏识;他看到了伊尹在做梦乘舟绕日月穿行后便得到汤的重用。诗人也坚信有朝一日,自己也能像姜尚和伊尹一样,受到明君的聘用。他坚信自己也一定能逢上赏识自己的伯乐或知己。那一天的到来就是自己舒展才华和抱负的开始。诗人心里揣着一个坚定的信念和一份炽热的希望。
但眼前,面对着千头万绪的人生道路,又该去选择怎样的一条道路呢?一回到现实,我们的诗人又感到难堪和迷惘。眼前纵横交错的人生道路,曲折复杂、凶险难卜,真不知该走哪一条才恰当?面对摆在眼前的那么多的歧路,诗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茫然。唉!哪一条人生道路才能顺利地到达自己的辉煌前景呢?谁能指点下我们苦闷的诗人。
《沧海》的快板如浪出水,吐连结合似潮在咆哮,半音阶的起伏翻卷,是向天地展示大海的怒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但在重重的困难和险阻面前,我们的诗人并不显得沮丧,更不沉沦。相反,我们的诗人又显出了他的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豪情满怀的气概来。诗人决定要乘长风去破万里浪,挂起高高的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如此的气概,看来,诗人宏伟的抱负得以舒展的时日也不远矣。
《行路难》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是诗人在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怀。这首诗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诗人的情感波澜起伏、跌宕变化。诗人的情怀时而失落苦闷,迷惘不知所措;时而充满希望,信心倍增;继尔又彷徨无据,感时伤逝;最后又能豪情万丈,豁达自信。
但在诗人的情感起伏变化中,我们很容易地去捕捉到一颗鲜活的心。
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才方可更加领略其“直挂云帆济沧海”。也才可以领略高兴国的葫芦丝独奏曲《沧海》。
(3)

话说公元742年,唐玄宗正在大明宫内,接见番邦使者。
使者递上国书,翰林学士打开一看,满纸异域文字,全都不认识。
换个人看,亦如此。再换,仍如此。
一番击鼓传花,众位大学士齐刷刷地跪下:“陛下恕罪,微臣愚钝,实在辨识不了此等鸟兽之书。”
玄宗一听,目光转向杨国忠:“爱卿,你来瞅瞅。”
杨太师拿起国书,也是两眼一抹黑,啥都不认得。
玄宗微怒:“诸位都看看,可有能识此文者。”
又是一番击鼓传花,文臣武将,竟无一人搭话。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玄宗大怒:“想我泱泱大唐,礼仪之邦,文武大臣,竟不识蛮夷之文,实在可耻可恨!”
皇帝的怒吼,加之番使鄙夷的目光,让全场官员,后背发凉。
少顷,殿中站起一人:“陛下息怒,微臣推荐一人,姓李名白,博学多才……”
玄宗一看,原来是太子宾客贺知章,脸上立刻阴转晴:“那还等什么,速速宣他进京!”
吁……满朝文武,如释重负。
(4)

此时的李白,正旅居南陵,接到诏书后,异常兴奋:
会稽愚妇轻买臣,
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
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没错,李白就是这么自信,毕竟,他生来就不是凡人。
公元701年,李白在绵州青莲出生(一说西域碎叶城)。
相传李母怀孕时,曾梦见过太白金星,于是,太白便成了他的字。
这个小太白,果然不同凡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阅奇书,作赋凌相如,好剑术,爱游仙,“少任侠,手刃数人”。
之后便是诗篇林立,名扬四海。
(5)

公元735年,李白正走在长安的街头,突然被抓住双手:
“太白先生,终于找到你啦!”
李白吓了一大跳:“咱们很熟么?”
来者见状,连忙自我介绍:“老朽贺知章,早闻太白大名,得知先生在此,特来寻访。”
听说是贺大诗人,李白赶紧躬身行礼。
贺知章哈哈一笑:“先生不必客气,不知最近可有新作?”
李白略一思索,便吟出了一首《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老贺听罢,连连称赞:“这天马行空般的想象,非凡人所能及,太白先生该是天上的神仙,谪降在人间啊!”
文坛大佬称自己为“谪仙”,李白自是相当满意,万分感激。“诗仙”雅号便由此而得。
从此,两人便成了忘年交,天天围炉煮酒,相谈甚欢。
次年春试之前,贺知章还专门写了一封推荐信,送给主考杨国忠和监考高力士,希望二人多多提携李白。
杨太师与高太尉收到信后,却是一声冷笑:这个贺老头,自己拿了好处,却在我这里白讨人情,我呸!
到了应试那天,李大才子最先交卷。
杨国忠一把就将卷子撕个粉碎:“什么玩意儿,这样的书生,只配给我磨墨!”
高力士也在旁边打鼓:“对对对,给我脱靴都不配!”
李白何曾受过此等羞辱,气得破口大骂:“总有一天,我要让你俩为我磨墨脱靴!”
就这样,李白被赶出了考场,吃完了贺府的最后一餐酒,便离开了长安:
便创作了《行路三首》。便仰天长啸,慷慨赋诗“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

谁知道,六年后,因为精通外文,李白竟能奉诏入京。
这一次,他享受的待遇,连皇亲国戚,都会羡慕妒忌。唐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待李白吃饱喝足之后,玄宗才进入正题:“现有番邦国书,满朝之上,无人能懂。故宣卿进宫,解朕之难。”
言毕,侍臣便奉上国书。李白打开一看,微微一笑,当场就翻译了出来。
国书大意是,大唐须将高丽一百七十六城,割让至番邦,否则会兵戎相见,遍地狼烟。
玄宗听后,甚是不悦。
见番邦如此无礼,在场的文臣主战,武将主和,弄得皇帝老儿不知所措。
李白沉思片刻,轻声禀告玄宗:“此事不足为虑,待明日臣当面回复,必让番使闻风丧胆,落荒而逃。”
事已至此,玄宗也只得一试。
第二天,皇帝召番使觐见,李白则手捧番书,朗声宣读,一字不差,番使大为惊诧。
李白继续代表圣上发飙:“跳梁小丑,失礼无度,吾皇不予计较,现有诏批答,尔等可要仔细聆听!”
番使跪在阶下,不敢出声。
侍臣早将笔墨纸砚,准备妥当。
玄宗已经急不可耐:“爱卿快写,爱卿快写!”
李白却趁机上奏:“回陛下,昔年参加春闱,杨太师和高太尉均认为,臣为之脱靴磨墨皆不配。今日见二位大人在旁,臣心里着实不爽。”
玄宗有点蒙:“你这是要闹哪样啊?”
李白叩首:“恳请陛下恩准,着杨、高二人,为臣脱靴磨墨。”
一心想着御蛮夷、扬国威的玄宗,来不及考虑许多,连忙传旨:“着杨国忠捧砚,高力士脱靴。”
杨、高二人,心里万马奔腾,也不敢抗旨不遵,只得弯下身,将自己挖的坑,哭着填平。
终于报了一箭之仇,李白精神抖擞,一篇雄文,片刻草就:
大唐开元皇帝,诏谕渤海可毒:自昔石卵不敌,蛇龙不斗。本朝应运开天,抚有四海,将勇卒精,甲坚兵锐……高丽拒命,天讨再加,传世九百,一朝殄灭,岂非逆天之咎徵,衡大之明鉴与!况尔海外小邦,高丽附国,比之中国,不过一郡,士马刍粮,万分不及……方今圣度汪洋,恕尔狂悖,急宜悔祸,勤修岁事,毋取诛僇,为四夷笑。尔其三思哉!故谕。
高丽都被我们灭了,你个小邦,仅与大唐一郡相当,还想怎样?通篇气势恢宏,恣意昂扬,加之李白的全外文宣读,瞬间就镇住了全场。
番使早已战战兢兢,连忙领旨谢恩,在贺知章的陪同下,退出宫门。临别之际,番使忍不住询问:“刚才宣诏的那个人,多大的官啊,竟让太师磨墨,太尉脱靴?”
贺知章机智地回答:“太师也好,太尉也罢,在凡间,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可方才读诏的李白,是天上的谪仙啊!”
番使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归国后,番使将大唐所见所闻,悉数上陈。国主听后,认为天助大唐,不可与之为敌,赶紧让人写了降表,从此稍息立正,毕恭毕敬。
(7)

故事本应到此结束,但我还是要交待一下“脱靴磨墨”的最终结局。
李白立下奇功,深受玄宗器重,很快就被任命为翰林供奉,经常到宫中陪着皇帝喝酒听歌,写诗聊天,一时间,恩宠无限。
玄宗的爱妃杨玉环,作为“贵妃羞花”的女一号,在偌大的后宫中,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一边赏花自恋,一边听曲设宴。
时间久了,能拿来谱曲的诗歌便不够用了。
唐玄宗拉着贵妃的手,深情告白:“爱妃,别急,我要为你写诗,为你静止,为你做不可能的事。”
语毕,便命令李龟年,速召李白进宫。
李白入宫后,唐玄宗急于让贵妃开心,连忙让太监赐座奉羹,静候佳作诞生。
作为一介书生,李白能如此独得恩宠,也算是旷古绝今了。当然,他的才华,绝对不会辜负皇恩。醉眼朦胧中,李白挥笔写就三首《清平调》: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就在众人拍手叫好之际,一直怀恨在心的杨国忠,却抓住了李白的小把柄。
他偷偷告诉杨贵妃:“李白在诗中把您比作赵飞燕,是在诽谤您与近臣有染啊!”
此时的杨玉环,正和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撩得热火朝天,一听这话,吓得心惊胆战。
此后,她便在玄宗面前屡进谗言,今天说李白不懂规矩,目中无人,明天说李白豪饮无度,嗜酒如命。
加之李白在挥毫泼墨之余,常常操心国事,玄宗不胜其烦,便对李白有意疏远。
失落的李白,只得月下独酌,聊以解忧: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终于,在双方撕破脸之前,李白“恳请还山”,玄宗也就顺水推舟,同意“赐金放还”。
人生如沧海,波涛起伏,汹涌澎湃,潮涨潮落……
这就是我在高兴国葫芦丝独奏曲《沧海》中的感叹。然而,无论前方多么艰难险阻,也都要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正可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四章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应该说,在或欣赏或演奏高兴国的《沧海》中,无论是散板引子的慷慨激昂、悲催伤感,还是慢板的悠扬哽咽,抑或是快板的波涛汹涌澎湃;
不论是揉音的“凄凄惨惨戚戚”,还是吐奏的惊涛骇浪“浪花淘尽英雄”,抑或是半音阶的“沧海笑 ,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苍天笑 ,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 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事知多少。清风笑 ,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一襟晚照……”(电影《笑傲江湖》中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歌词)我的耳边老是幻化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的一句话语。
沧海横流(读音cāng hǎi héng liú),指海水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形容天下大乱。
该成语出处于:
1、沧海横流,玉石同碎。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
2、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 《晋书·王尼传》。
《春秋谷梁传序》:“孔子睹沧海之横流。”杨士勋疏:“旧解引扬雄《剧秦》篇曰:‘当秦之事,海水群飞。’海水喻万民,群飞言散乱。又引《孟子》云:‘当尧之世,洪水横流。’言不复故道,喻百姓散乱,似水之横流;今以为沧海,是水之大者。沧海横流,喻害万物之大,犹言在上残虐之深也。”
成语故事如下:
西晋末年,匈奴等少数民族起兵反晋,天下战乱纷纷,洛阳失陷,王尼带上儿子离乡背井到江南躲避祸乱,一路颠沛流离,他喟然长叹:“沧海横流,处处不安也。”到江夏投奔荆州刺史王澄,王澄不久死去,他们也活活饿死。
罗贯中《三国演义》:”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乱世之中,才知豪杰笑傲。”
由高兴国的《沧海》我联想到成语的“沧海横流”,又联想到我们的今天。
应该说,我们今天所处在的社会与时代,并非“沧海横流”的乱世。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今天也仍然还没有达到那伟大的“盛世”。因此,才会诞生“中国梦”在全力的创造性地前行。
但是,可以指出,我们并非乱世,也正向盛世的“中国梦”努力前行中,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是和平的时代,和谐的社会。那么,由《沧海》而“沧海横流”,我认为,可以比喻也可以引申为每个人的人生之路,即一个人的一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险滩暗礁。因此,不管多么艰难险阻,也不要退缩,也不要丧志。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正是在各自的“沧海横流”中,奋进搏击,最终获得成功,“方显英雄本色”!流传千古!
第五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人生如沧海,滚滚东自如。
人生似海珠,渺小不服输。
此小诗是我赏析高兴国《沧海》的笔墨到此时的即兴之作。也是我吹奏此曲的一大感悟。更勾起我对三国时期的曹操《观沧海》四言诗的吟诵。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十二年(207),54岁的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的“壮志”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作者的想象,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通过曹操《观沧海》和《龟虽寿》诗篇,这就更使我联想到了中老年阶段,不能因为年岁大了、年迈了而放松自己,尽情享乐。享乐无疑是对的,但不能单纯为了享乐而享乐。“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愈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大诗人王勃《滕王阁序》)
一定要“老夫欲把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叶剑英《八十述怀》)才不枉一“老”字,才不虚度晚年。
第六章 沧海一粟微不足道,沧海N粟万众一心
在欣赏高兴国的《沧海》中,人们也会有一种“沧海一粟”的渺小感的。说真的,当一个人在沧海面前时,确确实实微不足道。
“沧海一粟”这是一句成语,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此成语出自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既然我们每一位人类,在宇宙面前,在世界面前,在大自然面前,大沧海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微不足道,这就告诫人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正可谓“谦则益,满则损”。
此句出典于《尚书·大禹谟》 欧阳修《伶官传序》引用说:“《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即谦虚就会得到好处,自满就会有所损失,事物发展到极端就会转化,事物转化就会(再)向前发展。
同时,既然人类是沧海之一粟,那么,就要万众一心,则无往而不胜,无事而无不成。
注:参考、参选用资料:
叶楚桥发表于2019年1月5日 个人图书馆官网
微信刊上的《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武建全
(2019年1月10日创作于沈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