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11|回复: 0

[互动交流] 徐州曲艺:徐州琴书(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7 09: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州琴书,旧称“丝弦”、“扬琴”,俗称“瞎腔”。 流行于以徐州为中心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起源于明清小曲和地方民歌小调,约有300多年的历史。1957年,定名为“徐州琴书”。
徐州曲艺:徐州琴书(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jpg

(徐州琴书《小大姐翻身》在北京参加全国曲艺汇演)


徐州琴书既是徐州地区的主要曲种,也是江苏省三大曲种(徐州琴书、苏州评弹、扬州评话)之一,亦是全国三大琴书(北京琴书、山东琴书、徐州琴书)之一。在其演变过程中,徐州育婴堂培养的一批盲艺人,对琴书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此为俗称“瞎腔”的由来。
徐州曲艺:徐州琴书(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jpg

【琴书表演老艺人孙成才(左)朱邦霞(右)】


徐州琴书的声腔以板腔体和联曲体构成,曲调丰富,既有南方曲艺的秀雅柔美,又有北方曲艺的粗犷刚劲。乐曲伴奏富有特色,扬琴、坠琴为主要伴奏乐器。为丰富表现力,伴奏逐渐配以二胡、三弦、软弓京胡、琵琶、筝等乐器以营造气氛。徐州琴书文本的语言通俗易懂,顺口形象,熔叙事、描写、说理和抒情于一炉。唱词的句式、词格、韵辙有严谨格式,基本句式为七、十字句的上下句体。押韵注重方音特点和语言习惯。表现内容贴近生活,情趣横生。徐州琴书表现形式简便,不受演出场地和观众层次的限制。演唱形式多样,有单口、对口、三口和群口之分。演唱时,多以第三人称为主的客观叙述方式作审美表达。
徐州曲艺:徐州琴书(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3.jpg

【徐州琴书《一个女人三个娘》获国家文化部群星大奖。国家一级演员张巧玲(右)、国家一级演员蒋立侠


(中)】
徐州曲艺:徐州琴书(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4.jpg

(徐州琴书《山里娃》获“江苏省少儿艺术节”表演一等奖)

徐州曲艺:徐州琴书(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5.jpg

(徐州琴书《水漫金山》获江苏省“第三届曲艺节”优秀剧目奖)


徐州琴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代艺人的实践和众多文人的参与、润饰,涌现并积累了大批优秀书目或唱段。传统书目以表现生活伦理、社会公德、惩恶扬善见长,有《王天宝下苏州》、《九姐出嫁》、《小姑贤》、《李双喜借年》等;新中国成立后,涌现许多优秀现代曲目,多角度反映生活,有《猪八戒拱地》、《刘二姐算卦》、《十女夸夫》、《清心酒》、《悦来饭店》、《王二还家》、《一个女人三个娘》等,不少曲目获得国家级大奖。

徐州琴书当今代表性人物是徐州市区的魏云彩、张巧玲、蒋立侠,以及沛县沛城镇的程秀兰和邳州邳城镇的惠中刚、王秀梅,其中魏云彩、张巧玲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蒋立侠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程秀兰、惠中刚、王秀梅被徐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命名为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徐州曲艺:徐州琴书(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6.jpg

(国家级传承人魏云彩)

徐州曲艺:徐州琴书(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7.jpg

(国家级传承人张巧玲)

徐州曲艺:徐州琴书(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8.jpg

(省级传承人蒋立侠)


徐州琴书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曾几度绚丽。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受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加之各种原因限制和影响,中年艺人改行、年轻人少学等原因,造成了演员队伍减少、人才流失、后继乏人,琴书文学作者更寥若晨星。上述表明对徐州琴书这一古老曲艺的保护迫在眉睫。

文/图 徐州非遗保护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