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72|回复: 0

[互动交流] 《发现古琴之美》——薛易简《琴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 21: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音乐美学在中国发轫很早,并始终与琴有着不解之缘。先秦时期有关古琴的理论已经十分丰富。两汉时代如刘向的《琴说》、扬雄的《琴清英》、蔡邕的《琴赋》、桓谭的《琴道篇》等琴论著作层出不穷。至唐宋,随着古琴音乐的丰富和琴学理论的深入,古琴美学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代。薛易简的《琴诀》是唐代出现的重要琴论。

《发现古琴之美》——薛易简《琴诀》-1.jpg



《发现古琴之美》——薛易简《琴诀》-2.jpg


薛易简《琴诀》(李祥霆/摘录书写)

薛易简,唐代琴家, 天宝 (公元742-756)以琴侍诏翰林。他九岁习琴,十二岁就能弹黄钟杂调三十曲,及《三峡流泉》、《南风》、《游弦》三弄,十七岁弹《大胡笳》、《小胡笳》及《别鹤》、《白雪》等传统琴曲。薛易简弹琴善于吸收众家之所长,先后弹过杂调三百,大弄四十,其演奏曲目之广,为当时琴坛罕见。所著《琴诀》一卷,集中讲述了琴的作用是:“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慑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发现古琴之美》——薛易简《琴诀》-3.jpg


李祥霆

在演奏方面,薛易简批评了只讲究“用指轻刮,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的追求形式主义的作风,强调“声韵皆有所主”,即艺术手法必须服从于内容表现。他还主张演奏时要“定神绝虑,情意专注”。为此,他归纳了演奏中常见的七种毛病,称之为“七病”,对演奏姿态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如不得“瞻顾左右”,不得“摇身动手”等。认为“弹琴之法,必须简静。非谓人静,乃手静也。手指鼓动谓之喧,简要轻稳谓之静。又须两手相附,若双鸾对舞,两凤同翔,来往之势。附弦取声,不须声外摇指,正声和畅,方为善矣。”

《发现古琴之美》——薛易简《琴诀》-4.jpg


李祥霆大师为姚泽民主编题写《清静无为》

薛易简对于古人和今人(指当时的唐代琴人)弹奏古琴的不同心境和目的亦有精妙的阐述,至今仍值得弹琴者学习。如“故古之君子,皆因事而制,或怡情以自适,或讽谏以写心,或幽愤以传志,故能专精注神,感动神鬼,或只能一两弄而极精妙者。今之学者,惟多为能。故曰:多则不精,精则不多。知音君子,详而察焉。” 演奏效果要达到潜移默化,教化育人的目的。薛易简的《琴诀》对后世古琴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发现古琴之美》——薛易简《琴诀》-5.jpg


——薛易简《琴诀》——
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鼓琴之士,志静气正,则听者易分。心乱神浊,则听者难辨矣。

《发现古琴之美》——薛易简《琴诀》-6.jpg


常人但见用指轻利,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但赏为能,殊不知志士弹之,声韵皆有所主也。夫正直勇毅者听之,则壮气益增。孝行节操者听之,则中情感伤。贫乏孤苦者听之,则流涕纵横。便佞浮嚣者听之,则敛容庄谨。是以动人心感神明者,无以加於琴。盖其声正而不乱,足以禁邪止淫也。今人多以杂音悦乐为贵,而琴见轻矣。

《发现古琴之美》——薛易简《琴诀》-7.jpg


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难也。易简尝慕昔贤悉善鼓琴,自九岁学之。至十二,拊黄锺杂调三十曲,工《三峡》《流泉》《南风》《游弦》《天弄》。十七岁,弹胡笳两本,《凤游》《乌夜啼》《怀陵别》《鹤操》《仙鹤舞》《凤归》《杯沈》《湘怨》《楚客吟》《秋风》《嵇康怨》《湘妃叹》《闲弦》《白雪》《秋思》《坐愁》《游春》《绿水》十八弄。後益基苦心周游四方,闻有解者,必往求之。凡所弹杂调三百,大弄四十。善者存志精之,否者旋亦废去。

《发现古琴之美》——薛易简《琴诀》-8.jpg


今所弹者,皆研精岁久,并师传勘谱,亲授拽法,犹未敢言妙。每以授人,声数句度。用指法则毫寸不差,如指下妙音,亦出人性分,不可传也。尝览操弄之名,凡数百首。然自古琴者,工三两弄,便有不朽之名。或自制杂弄,或传习旧声。固不以弹多为妙也。今人皆不知志,惟务多为,故云多则不精,精则不多也。

《发现古琴之美》——薛易简《琴诀》-9.jpg


夫鼓琴之时虽无人,须畏惧如对长者,则音韵雅正,可以感动幽冥。揽琴在膝,身须卓然。乃定神绝虑,情意专注,指不虚发,弦不误鸣。凡打弦轻重,相似往来,不得不调。用指兼以甲肉,甲多则声乾,肉多则声浊。甲肉相半,清利美畅矣。左右手於弦,不可太高,亦不可低。弦不疾不徐,手臂调畅。暗用其力,戒於露见。

《发现古琴之美》——薛易简《琴诀》-10.jpg


夫琴之甚病有七。弹琴之时,目睹於他,瞻顾左右,一也。摇身动首,二也。变色惭怍,开口努目,三也。眼色疾遽,喘息粗悍,进退无度,形神支离,四也。不解用指,音韵杂乱,五也。调弦不切,听之无真声,六也。调弄节奏,或慢或急,任己去古,七也。此皆所甚病,病去则可以为能矣。

《发现古琴之美》——薛易简《琴诀》-11.jpg



《发现古琴之美》——薛易简《琴诀》-12.jpg


(责任编辑/姚泽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