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查看: 2981|回复: 0

[最新动态] 岳阳汪培康:《月绣洞庭》,是美好,是光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2 21: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视频加载中...

岳阳晚报全媒体 记者 刘柳

用镜头记录真实生活,用音乐吹响生活的“欢乐颂”,六十年如一日,对梦想的执着与热爱让汪培康在艺术中快乐畅游。

艺术生活,从摄影到葫芦丝

初见汪培康,他正和几位同龄朋友一起吹奏葫芦丝,他的头发梳得十分认真,没有一丝凌乱。虽然脸上藏着些许皱纹,但眼睛依旧有神,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的年纪,很难想象这是一位72岁的老人。

岳阳汪培康:《月绣洞庭》,是美好,是光明-1.jpg

图为汪培康



汪培康,出生于1948年,湖南临湘桃林人。目前正在老年大学执教,现任岳阳市专家委员会委员、岳阳市葫芦丝巴乌协会会长、全国葫芦丝巴乌大赛评委、考级委员会考官。

岳阳汪培康:《月绣洞庭》,是美好,是光明-2.jpg



走进汪培康的家,弥漫着浓浓的艺术气息,其中有一间工作室,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葫芦丝及一些教学用具、书籍、荣誉证书等。今年五月至八月,汪培康就是在这间工作室开展线上公开课教学,四个月教学期间,听众达六万人次。

岳阳汪培康:《月绣洞庭》,是美好,是光明-3.jpg

汪培康在全国音乐网站主讲葫芦丝



说起自己与葫芦丝是如何结缘的,汪培康的话匣子打开了。

“一个人的事业和人生轨迹是由上天决定的。”汪培康说,他从事艺术创作、组织和培训工作,已有六十年之久,不同的是,前三十年从事摄影,后三十年从事音乐。从事艺术半个世纪以来,汪培康创作发表摄影作品1500余幅,培训摄影作者1200人,培训葫芦丝巴乌学员1200人。

2000年,汪培康从一线退下来后,轻松了许多。一次偶然,他被电视上的葫芦丝演奏深深吸引,于是开始自学研修葫芦丝演奏技巧。“每天练7到8小时,最多的时候一天练11小时,我相信我能学会、学好。”日积月累,直到收到一则全国葫芦丝演奏大赛的通知,他决定去试试。汪培康花了一年半时间练习同一首曲子《竹林深处》,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拿了个银奖,加大了汪培康对葫芦丝的研学激情,而后的两届比赛又分别斩获一金一银。这也奠定了汪培康会成为远近闻名的一位葫芦丝达人。

2017年,汪培康编制出版了《影音之韵》,内容跨越时空半个世纪,涵盖视觉听觉艺术两大门类。造型艺术凝聚于瞬间,展示了影、色、形与空间对立统一的和谐之美;而音乐的艺术,其佳作赞美为超越时空流动的画卷,其精品誉为凝固的史诗。这部摄影音乐作品集在相当程度上,兼有这两种精神品格。

汪培康坚持用自己的作品说话,举办了各类展览、展演各百余次,为湘岳乃至湖南艺术誉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主持组织了大型摄影展《洞庭鱼米乡》,把展览办到了北京王府井,由此产生全国性影响;1988年抗洪大型影展,社会反响强烈,意义深远。因而,省、市政府主管部门和专业协会分别给予充分肯定,对他个人给予了表彰奖励。

岳阳汪培康:《月绣洞庭》,是美好,是光明-4.jpg

汪培康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演出



锲而不舍,让热爱永不停歇

从演奏到作曲,是一个艺术的跨越和飞跃,一件音乐作品的诞生,总是凝聚了作者的大番心血。《月绣洞庭》葫芦丝曲是汪培康创作的第二部作品,谈及这部作品,不得不从汪培康的家乡——湖南临湘桃林镇说起,这是一个湘北丘陵地带的鱼米之乡,一条清澈的桃林河,从“小平原”流过,岸边多处有日夜不停地流淌着千里闻名、冬暖夏凉的“桃林泉”。

“童年的记忆中,我的家乡解放初期是全国‘卫生之乡’。夏天傍晚时分”各家各户将自己门前街道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晚饭后,搬出板凳、椅子、竹床...摇着蒲扇,喝着桃林泉水,听着长辈聊天,有时还可以听到他们哼唱大云山的山歌,听累了,几兄弟躺在大竹床上,仰望星空,看着月亮慢慢地行走......"聊起家乡,汪培康嘴角微扬。

“家里虽然贫穷,但过得很充实快乐,儿时几个伙伴用竹子和蛇皮、石蛤蟆皮自制竹笛和二胡,测试者孔距的音高,磋商着指法和技巧。”然而命运没有安排他从事音乐一行,而是在军旅、摄影和文化艺术其他方面的工作上,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儿时的乐趣、故乡的月亮在他脑海里频频浮现,有时还夹带着父母哼唱的高亢而悠远的大云山山歌,韵律常在耳边响起,于是汪培康产生了一点想写“月曲”的萌动。

“令我真正下决心创作是在学习葫芦丝后的十七年教学中,参加了三次全国每两年一次的葫芦丝大赛并获得过金奖,带学生参加了五次全国大赛,其中有八人获得金奖。”汪培康说,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因此认识了哏德全大师和全国最著名的葫芦丝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李春华老师,并多次听了李春华老师的讲座,在尝试作曲上深受鼓励与启发,开始坚持记录心中的旋律。

在汪培康的两本教材内页的空白页,记满了他哼唱的小曲。“在我的床头边总是放着一个本子一支笔,睡前或梦中突然醒来有一句美妙的旋律,要马上记下来,否则第二天怎么都想不起来。”他说,这些素材,像金钱和人的精力一样,靠平时的“积累”,所以有“厚积薄发”一说。

“用悠悠的旋律,渲染了洞庭湖,岳阳古城的壮丽的风景。用跳跃欢快的音符,与岳阳夜间散落的舞步一齐律动。充分发挥葫芦笙的演奏技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湖光水色丰富的内涵。”关瑛是汪培康的学生之一,她对《月绣洞庭》满是赞意。

“《月绣洞庭》之所以能较为完整的展示出来,最关键的是因为有李春华老师对我这个‘业余作者’的扶植和支持。”2011年,汪培康创作的《水之恋》和这次创作的《月绣洞庭》,都由李春华修改完善后演奏录制。每个节奏的准确、每个细小技巧对乐曲的刻画、每口气息的运用对情感的表达,都很贴切。“正是因为有这顶尖级的‘二次创作’才使这一作品达到一定的高度。”汪培康充满感激。他告诉记者,将继续开始创作自己的第三部作品。

重返大学,不做时代边缘人

马云说,成年人学艺术为了找工作,未成年人学艺术为了高考加分,只有老年人学艺术,才能真正回归艺术的本真。这话放在岳阳市老年大学的他们身上,真实得到印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近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重视老年大学建设,每学期130个班,约有1.7万人次参加学习。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2003年,汪培康走进老年大学,把葫芦丝班办的蓬蓬勃勃,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的好老师。而他教的学生,从50岁到80多岁,年龄跨度30年,都成为汪培康的铁杆“老粉丝”。

岳阳汪培康:《月绣洞庭》,是美好,是光明-5.jpg

汪培康经常带领中老年人走向大自然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教老年学员学葫芦丝,让晚年生活在社会大学里自学成才,丰富多彩,与时俱进,不做时代的边缘人。”汪培康不仅自己实现音乐梦想,还带动更多的老年人实现音乐梦想。

那么葫芦丝还能带给他们什么呢?

晏玉林,今年78岁,是汪培康学生中较年长的,在老年大学已兼修了葫芦丝、二胡、唱歌、诗词、文学、书法等课程。晏玉林与音乐有着一份特殊的缘分,学习葫芦丝已有近三年时间,她眯眼笑道:“吹葫芦丝对老年人肺活量的锻炼很有帮助,随着手指对葫芦丝的操控,刺激末梢神经,也有助于血液循环。汪老师教得非常好,很有耐心,我们都提高得很快。”

岳阳汪培康:《月绣洞庭》,是美好,是光明-6.jpg



为表达对汪培康创作的葫芦丝曲《月绣洞庭》的喜爱,晏玉林特作诗一首:斜阳笑靥霞中去,夜幕朦胧蝉鸟鸣。《月绣洞庭》音韵美,诗描云梦芦笛情。银盘闪烁揉波浪,碧水缠绵醉柳林。瑰丽巴陵赊月色,嫦娥玉兔画中行。

“汪老师的《月绣洞庭》旋律优美,意境深远,凸显月光美,洞庭美,最后将幸福与希望带给洞庭,带给岳阳。”66岁的张阳光对《月绣洞庭》称赞有加,他说,是汪老师始终不渝地坚持健康为导向开展葫芦丝的教学与传授,让他从写作迈向音乐,领悟到了不同的快乐。

岳阳汪培康:《月绣洞庭》,是美好,是光明-7.jpg



“汪老师给岳阳市人民带来精神大餐、文化大餐,为岳阳葫芦丝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贡献,我们老人家身体健康,就是为子女省钱、省事,节约了社会资源。”高国民今年68岁,学习葫芦丝已有6年时间。“从体育专业到学习音乐,朋友常调侃我,以前121,现在1234567,进步了。”高国民笑道。

岳阳汪培康:《月绣洞庭》,是美好,是光明-8.jpg



湛勇,64岁,染着一头橘色的头发,浑身散发着时尚的讯号。从汪老师的学生到如今成为一名优秀的葫芦丝老师,湛勇也曾想过放弃。“起初吹葫芦丝,嘴痛、手指痛,想放弃,后来了解到有益于自己的身体,于是决定坚持,3个月后,明显感觉身体畅通舒服了。吹了六年,近四年没吃过一次药。”

岳阳汪培康:《月绣洞庭》,是美好,是光明-9.jpg



今年69岁的肖菊华,2019年下半年开始接触葫芦丝。“学习葫芦丝以来,汪老师不断鼓励我,现在手在动,脑在动,心在想事,不担心会得老年痴呆了。”在肖菊华看来,葫芦丝就是她的“伴”。不仅学习了知识技能、丰富了交际生活,也是降低老年痴呆症发病风险的有效途径。“有了葫芦丝的陪伴,我的晚年生活过得格外充实。”肖菊华笑着说。

岳阳汪培康:《月绣洞庭》,是美好,是光明-10.jpg



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家庭,由于相同的热爱让他们会聚一堂,他们用葫芦丝吹响老年生活“欢乐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