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36|回复: 2

[最新动态] 我与东方萨克斯的不解情缘——葫芦丝演奏家李仲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19 16: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南民族乐器葫芦丝有着一个浪漫的别称“东方萨克斯”。或许你会想,这样浪漫的名字一定会有一段美丽的传说。然而走近这段故事,却是一位花白头发,长苒垂胸的老者,他就是李仲培

我与东方萨克斯的不解情缘——葫芦丝演奏家李仲培-1.jpg


只要在云南,提起葫芦丝就一定会想到他。作为一位民间葫芦丝艺术家,在他身上没有太多的头衔和光环。即便当他的一批批学生功成名就,收获荣誉时,他还是甘愿身处家乡,安贫乐道,与他心爱的葫芦丝相伴度日。

最初相识李老师,是在上海国际乐器展会上。李老师一缕标志性的长苒,垂于胸前,一身素色民族服装,器宇轩昂,一看便知他是搞民族艺术的。在我和他交谈中不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葫芦丝爱好者找到李老师询问各种问题,他都是耐心细致地、一一作答,毫无半点懈怠。李老师的内敛与含蓄的风格,与展会的火热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外来乐者打开他的眼界

李仲培,1955年2月生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芒东镇哪勐村的一个傣族寨子里的农民家庭,当时还是孩子的李仲培,干完农活就拿起笛子吹了起来。他告诉记者说:“在我们的村上有一条特殊的街,那里有一些退伍的军人还有一些走南闯北的外乡人,他们总会聚集在那条街上演奏,尤其是看着这些大人演奏二胡、吹笛子。他们的演奏给村里带来了精彩,我特别喜欢。”

五、六十年代,在根本没有老师和任何教材的情况下,李仲培自学了二胡和笛子演奏,慢慢地他成了村里有名的“音乐家”。凭借着乐器演奏的一技之长,初中毕业之后,他走出了家乡,在县里开始了为期八年的音乐教师生涯。 80年代初期,当地成立文工团,李仲培成为当地领导钦点的人选,风华正茂的他走入了文工团,开始了长达一生的演奏事业,也为他与葫芦丝的结缘埋下伏笔。80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代,很多人的命运因为国家复苏由此改变。这一年,李仲培与葫芦丝悄然结缘。当年20岁出头的李仲培,虽然演奏乐器多年,但却从未系统地学习过音乐。在单位的安排下,他终于有机会系统地学习音乐,跟当地的竹笛演奏家陈文涛老师学习吹奏竹笛,为期三个月。如果对现在的“科班儿”学生来说,三个月系统学习竹笛演奏的话,那简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但在80年代的云南边陲小城,就相当于“高等培训”了。调入县里文工团后,他经常跟随演出团深入村村寨寨演出,那时候靠着两条腿,每年演出200多场。那时李仲培感受到了葫芦丝在民间更有活力和共鸣。李老师对记者坦言说:“当时,我们作为专业演奏者对葫芦丝这件乐器并不是很重视,搞专业的人是瞧不起这件乐器的。”

1980年,龚全国老师把葫芦丝从田间地头,带到了专业剧团,并在1982年,龚全国老师将葫芦丝吹到北京,把遥远的傣族山寨之音带到了首都,一时之间少数民族风情的美妙乐音被传遍祖国,由杨正玺、龚全国作曲的葫芦丝曲《竹林深处》在全国慢慢流行开来。

边学边教名噪一方

随着葫芦丝这件乐器不断被重视,并且有大批专业演奏者投入葫芦丝的推广中,打破了原来葫芦丝“土乐器”的形象,葫芦丝迎来了登上大雅之堂的“春天”。

就在李仲培跟随陈文涛学习竹笛的时候,一位名叫哏德全的陌生人经人介绍找到李仲培,提出要学习葫芦丝的演奏,然而李仲培根本没有一点葫芦丝的教学和演奏经验,由于条件的限制,当地没有一位专业葫芦丝教师,李仲培凭借着竹笛的演奏技法,一边自学葫芦丝演奏一边进行葫芦丝的教学,开始摸索着用吹奏竹笛的技法教授葫芦丝演奏,这次教学上的尝试竟然培养出了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为此哏德全也成为第一位走出国门的葫芦丝演奏家。

由于葫芦丝乐器入门不高,乐器低廉,迅速就得到了音乐人士的喜爱。在民间有着极高的号召力和传播力,80年代到90年代,葫芦丝的音乐人口不断增长,但是有关葫芦丝的教学却没有系统成型,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直到2003年左右,葫芦丝的教学和演奏才逐渐有了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有了葫芦丝考级教材,以及各种教材和音响。
我与东方萨克斯的不解情缘——葫芦丝演奏家李仲培-2.jpg

葫芦丝音乐人口达亿

据李老师介绍,目前全世界学习葫芦丝的人达到上亿人,在中国就有120万人左右。葫芦丝是从少数民族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的乐器,而且它是独奏乐曲较多,曲目从题材到体裁都很丰富,除了傣族音乐之外还有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地区的音乐作品。而且葫芦丝的移植作品很丰富,甚至连二胡名曲《赛马》也可以用葫芦丝演奏。李老师告诉我说,这件乐器是学习起来容易,但如果要达到高水平是很困难。

在葫芦丝发展的20多年间,李仲培当过文化干部、做过音乐教师,但无论社会角色怎样的转换,他都没有放弃对葫芦丝的爱。当年满头青丝,如今华发丛生,他对我说:“葫芦丝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的东西,我不会把它占为己有。我想在这几年的把我的教学方法传授给更多人,也把自己的体会和留下来的传统交给我的学生们。希望他们能够传、帮、带,能把葫芦丝艺术不断继续下去。学习葫芦丝的人虽然不少,但是好的人才还是缺乏。有的人认为葫芦丝就是吹着玩玩,而且在这个行业里面就有‘三年打天下’的说法。也就是说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出来教学。但葫芦丝要发展,教师队伍需要不断扩充,就避免不了阶段性的良莠不齐的现象,所以师资问题也影响葫芦丝的演奏水平。”

亟待培养葫芦丝高级教师

李老师现在的生活很繁忙,也很简单。总体来说基本全是围绕葫芦丝的。不是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上课,就是接听全国各地关于葫芦丝的求教电话。他说:“一般外地来的学生我就把演奏的要点告诉他,让他回家练习。学生回家后有事就在电话里给我吹,我就在电话里纠正他吹奏的问题。遇到有家庭困难的学生,我会招待他吃住在我家。”李老师不善言辞,但却从他的回答中感受到他内心的纯净和真诚。

我向李老师提出,如何看待的比赛和考级时候,李老师的回答很客观。他说:“比赛和考级固然是好事情,是激励学生和老师的方法。但是考级和比赛不是学生学习的目的,也不是老师教学的目标。要想学习到更为高深的演奏,需要沉下心来,慢慢磨练。”
我与东方萨克斯的不解情缘——葫芦丝演奏家李仲培-3.jpg

学生吕一帆(左)、杨林珍(右)


东方萨克斯的未来

采访中,他对我说葫芦丝被称之为“东方萨克斯”。他的家乡凉河县里出了四位葫芦丝名家,梁河县因此成为了中国“葫芦丝之乡”。葫芦丝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葫芦丝从一个令人看不起的“土乐器”成为了登堂入室的民族乐器音乐代表,是葫芦丝乐器魅力,也是热爱葫芦丝乐器人们耕耘的共同结果。但李老师对于葫芦丝乐器的发展和教学依然踌躇满志。他希望有关政府能够从保护和发展的角度对葫芦丝给与政策上的关心和支持;希望能在民间多培养一些演奏和教育人才。

故事写到这里将要停笔,但李老师的音乐之路还会继续。与那些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音乐人生相比,李仲培的音乐人生似乎没有太多的精彩和扣人心弦。在平实的生活中,他始终没有忘记一个音乐人的本分,责任和良心。在那块他熟悉的土地上默默坚守着他对葫芦丝音乐的爱…

文章/苏凌

编辑/云珹

图片/李仲培

我与东方萨克斯的不解情缘——葫芦丝演奏家李仲培-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24 19: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就需要像李仲倍老师这样资深的人。
来自微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25 06: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现在就在李仲培老师"葫芦丝傣韵学堂”跟李老师学习呢,学到很多书上没有的知识,受益匪浅。谢谢李老师无私奉献!
来自微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